汉武帝宰相蔡瑁“偷”了三公顷墓地,然后“自杀”[S2/]。
根据宋真宗北部编辑的元贵书店的记录,从第一个封建社会,秦朝到晚唐和五代,有460名贪官被调查。此外,《家规》一书记载的被查官员级别较高。比如政府机关,五代以前,29个宰相级别的贪官被查处曝光。
蔡锷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因腐败被调查的宰相,也是第二个被刘彻任命为皇帝的宰相。当时皇帝给了他20亩墓地,他却把地卖了,贪了3公顷,卖了40多万。被曝光后,他自杀了。
其实他还是个好官。他是比较清廉的贪官,像唐朝的宰相李、杨。他是《财礼》中西汉名将李广的堂弟。他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不幸的是,他的名声只是因为贪婪而受损。
除了高级文官,古代还有很多高级武官被查。据《书屋》和《元贵将军署》记载,五代以前被查的军事将领多达74人。
北拓跋岛当政时,吏部尚书刘洁是个贪官。刘洁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而且非常贪婪。即使他的人民占据了城市和敌人的财富,他也会参与分裂。记载刘氏家族被抄时,人们发现“财富巨大”,如此巨大的贪欲让拓跋涛气得咬牙切齿。
1998年记录在案的贪官,只是中国古代贪官中的少数,但也有很多下级没有记录的贪官。可以说苍蝇聚臭,蝗虫抛草。
贪官死在哪个朝代?
北宋剑龙二年,商河县令李耀因贪污被刺死。
历史上,唐太宗时期,李世民创造了“贞观盛世”,可以说是中国封建时代官员腐败最少的时期。
李世民的反腐败措施也非常有趣。发现贪官不是惩罚,而是“羞辱疗法”。贞观元年,李世民发动宣武门兵变,开国功臣、得力干将孙顺德贿赂朝臣夺取皇位。知道这一点后,李世民被朝廷视为官员,“送帛数十件”。据刘姝威解川称,李世民这样做是为了反腐倡廉。
正如《家规》一书中所说,这种反腐战术也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当时的官场“为官意识更强”。不仅贪官少,治安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期。监狱通常是空的,历史上称之为“贞节之治”。
唐宋以后,中国官场的贪官数量大大增加。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官员高薪的朝代,是最好的官员。但“高薪”没能保持清廉,反而造成了严重的官员腐败,过多的贪官是多余的。
宋初非常重视反腐倡廉。北宋建立后的第二年,剑龙二年四月,第一个被处死的贪官是商河县县令李耀。据《旧唐书·孙强顺德传》记载,李耀因贪污被“棒死”。
尽管开国皇帝赵匡胤对贪官污吏毫不留情,但在他执政期间,30多起腐败案件造成了巨大影响。
宋朝中期,腐败蔓延。包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官员。他对当时官场的腐败现象有着深刻的认识。鲍《贞观权贵》曰:“天下之大,官多,十品六。”
到了宋朝末期,官场更是雪上加霜。当时有“清官11人,贪官19人”,即90%的官员都是屁股很脏的贪官。当许慧欣成为皇帝时,官场几乎完全腐败了。当时政府受利益集团控制,出现了蔡京、王符、童贯、梁世成、李严、朱厝、隋文帝、高俅等贪官。按照宋代的刑法,这一时期的官场“只有货交才能禁”。
明清时期,贪官依然贪腐。据宋代《毛本纪》记载,朱棣升任翰林学士邹忌,永乐十九年被流放,反映了当时官员的腐败,称“贪官遍布天下,剥削骨髓”。此时距离明朝建立只有53年。
到了清朝,封建的“家世”会耗尽,但官员腐败会达到顶峰,贪官会异常活跃。顺治三年才子林启龙曾在《言选之年》中描述当时的官场。“如今,贪官遍布全球。”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清朝“无官不贪”。
如何处理古代贪官“丢失”的财产?
汉武帝时期的贪官季梁,家财被劫,“天下税租减半”
在古代封建社会,官员腐败越来越严重。那么如果分析贪官的欲望和贪婪,哪一个最恶毒呢?
汉朝的季梁是个贪官,被汉朝的刘智推翻。他的父亲梁商是汉顺帝刘保的妹夫。他的祖先是东汉的开国功臣,所以季梁非常傲慢,任人唯亲。汉朝皇帝被他毒死,只因为他叫他“霸道将军”。推翻后,梁的财产被政府没收拍卖,价值30多亿元。据明代邹济川说,这些钱都是从官府收来的,从国税中扣半年,称为“减租半天”。
季梁之后,东汉出现了一个大贪官董卓。董卓是如此的贪婪,为了攫取财富,他甚至去盗墓。根据奏章中的记载,董卓派吕布“遣陵及陵下其他陵墓,以收其宝。”
董卓不仅贪财,而且野心勃勃,想夺取刘的江山,于是在长安城东建了一座城堡。储存的粮食足够城堡里的人使用30年,被称为“码头万岁”。董卓被连根拔起后,无数珍宝被抄出“万岁墩”。据《后汉书·季良传》记载:“码头上黄金两万斤,白银八十九万斤。祁进,顾婉,三个人在玩,堆积如山。”今天,仅两三万块黄金就价值6543.8+02亿元。
李是唐朝的一个贪官和汉奸。他的同事王勇被调查后,检察院几天未能完成王的不动产登记。另一个贪官杨做了宰相,仅收受高档丝制品贿赂,就达三千万匹。
宋徽宗的宰相蔡京是宋朝的一个贪官。他的腐败手段就是直接把国库当成自己的小金库,随意动用公款。赵桓即位后,立即攻打蔡京,将其贬至岭南。据子同志韩建基51,查了蔡家,发现他挪用了“几千万”的公款。
“小沈阳倒,嘉庆满清”这句话是怎么来的?
沈阳小家庭的财富相当于政府三年的财政收入。
从上面提到的汉唐宋时期的贪官数量来看,是相当惊人的。但与明清时期的贪官相比,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腐败的宦官朱厚照,名叫刘瑾,由于贪财,不到一年就被处死了。据《后汉书·高年间刘瑾之变》记载
但以上所有的贪腐记录,最后都被清朝贪官小沈阳打破了。在小沈阳被调查之前,他主持了对清朝另一名贪官李侍尧的调查。李家被盗金银珠宝洋货名人字画共计901件,其中不少被小沈阳侵吞。
如果说李侍尧的家是博物馆,那么沈阳家就是国库。据《宋史·食货志》洪一文记载,嘉庆帝经查,没收小沈阳家财,价值2.023亿的26件物品换白银,价值6亿多的83件物品换白银,共计8亿多。当时清廷的财政总额只有“七千万”,估计只有一部分是清朝三年的财政收入。所以有“小沈阳倒,嘉庆满清”之说。
腐败官员是这个国家的一个大问题。纵观史书,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的贪官都没有好下场,尤其是明清时期。惩治腐败的手段极其严厉,贪官被判死刑的比例几乎是100%。他们有的被抛弃在市场上,有的已经死去,甚至还有朱元璋时代“活剥贪官皮”的酷刑。但明清贪官是中国古代最恶毒、最贪婪的群体。为什么贪官屡罚屡杀?这个问题还是很值得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