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爱情占卜

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中国民族风情-纳西族风情(附:纳西族图片)作者:匿名来源:中国民族风情点击:2671 2006-10-12 17:09:45纳西族风情介绍。

纳西风情-纳西建筑

明清时期的纳西族民居,一般都是干透的“木屋子”,用圆木纵横架成,地板的高度高达七八尺,也就是用木板和石头盖起来。在木郎府的正房(祖屋)里,有一个叫“格古鲁”的灶,中间有一个火塘,装了一个大铁鼎,用来烧水、温火做饭,接待客人,给老人用餐、睡觉。壁炉两边铺木板,右边是主座,左边是客座,不能混用。

在丽江坝区,尤其是大研古城,纳西族民居一般都是土木结构的瓦房。建筑平面结构多为“三室一墙”,富裕家庭也有“四合一五天井”的布局。纳西族的“三室一照壁”主房较高,主要供老人居住,两侧厢房略低,为下一代所占。另外,正房对面还有一个照壁,看起来主次分明,布局协调。天井是用来居住的,多为砖石铺成,经常用花草美化。如果有临街的房子,大部分都是铺面的,业主自己经营或者转租给他人。屋顶地基用石头,墙壁用土坯,部分墙角用砖装饰,上段用木板围起来。屋架强化了跨斗功能,增强了造震能力,使房屋具有“墙倒屋不倒”的特点。屋顶铺圆柱瓦,前后出檐,人坡交接处饰“挂鱼”。

纳西族图片-纳西族服饰图片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纳西族的衣、食、住

古代纳西族人,无论男女,都穿羊皮或毡衫。近几十年来,由于汉藏民族之间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关系日益密切。解放前夕,纳西族的服饰有了很大的变化。丽江地区的男性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女子穿大袖宽腰短前短后,再加一件马甲,一件长大衣,一条褶腰,船形绣花鞋,一条羊皮披肩。披肩的背面上方,并排钉着七个圆形布圈(早前肩带处钉了两个大圆形布圈,代表太阳和月亮)和七对挂钉。圆形布圈用金线和彩色丝线绣成,俗称“戴月戴星”,以示勤劳。已婚妇女头上挽一个发髻,围一条圆纱布手帕“左好”,未婚妇女戴一条布头巾或一顶黑丝绒帽,脑后有一条辫子。女人喜欢戴耳环、戒指、银手镯或玉镯。衣服多以蓝、白、青色为主,略有刺绣,简单大方,男人也有戴手镯的习惯。但是,由于等级和经济条件的不同,穷人只能穿羊皮和亚麻布的衣服;贵族们经常穿着昂贵的衣服,如红、黄、灰色的绸缎、羊毛衫和裤子。

据历史记载,在古代纳西族人大多吃荞麦、稗草和圆根。明清以来,在大量吸收汉族先进生产技术和新作物的基础上,纳西族的农业迅速发展,生活发生了变化。玉米、小麦、大米、大麦和稗草是主食。坝区的农民经常在房前屋后开辟菜园,种些蔬菜养活自己。同时,纳西族有每年冬季和腊月杀猪的习俗,制作火腿或腊肉,一般切开食用,猪油作为食用油。一般人家还自带咸酸咸菜,豆豉,肝酱,香肠,皮蛋之类的。一般情况下,一日三餐多为干饭,有米饭或米饭玉米混合,还有两三个菜和汤。冬天和春天,我喜欢吃热气腾腾的火锅菜;在夏季农忙季节,大多数农民用米酒混合冷水解渴,有些地方早上还吃炒面和酥油茶。纳西族人喜欢喝酒,喝茶,抽树叶,喜欢吃麻辣酸甜可口的食物。城市居民的主食主要是大米和小麦粉,一般小而精,蔬菜由郊区菜农供应。市里有卖著名的丽江火腿粑粑,很好吃。

纳西族的古民居,最初是木制的“木屋子”。这种房深室暗、过梁低、槛高的建筑,目前在一些山区还能见到。明代有瓦房。清代以来,丽江城镇和坝区流行木、石结构的瓦房,即“三室一墙”或“四屋五天井”。这种瓦房是两层建筑,地基用石头,中间用土坯或砖,上部用木头,屋檐向外伸出,保护木头部分不受雨水侵蚀。并在横梁外露的两端加“挡风板”,既保护了横梁,又起到了装饰作用。风火板三角形的上角还有一个叶子状木片的“挂鱼”,而富裕人家的房子则用浮雕花装饰,下面挂着两个逼真的鱼形图案。民居门窗上还装饰有花鸟动物的浮雕图像,栩栩如生,独具民族风格。永宁等地的房子,从墙院到屋内,都是用方形的木席。代表形式是三四间房子组成一个院子。丽江的木土司宫殿大多像中原的建筑。虽然不是很高,但是层层叠叠,上面铺着铜瓦,下面雕着玉石,气势磅礴。此外,丽江大研镇的石牌坊、大保吉宫、琉璃殿、大定亭、白沙五座雍和宫,都是宏伟的建筑,耗尽了纳西族和其他民族的血汗。祭天祭祖

三八纳西族每年祭天一次,祭祖三次。腊月十四,会请人酿酒、做饭、唱歌。30号晚上会让人“找车”。第一天,灶神要磕头。第二天,他们会洗头、洗脚、洗衣服,去河边喝水。第三天晚上请诸神到家里献祭。第四天要杀鸡,在天庭烧香,磕头啜饮,活动结束后回来射箭等活动,活动结束后在神父家里吃饭。5日拂晓,我抬出一头大猪,煮了三口锅。做完饭后,我看了《天堂好箭》和《乌鸦之友》。老年人吃酒肉,然后大家一起吃。吃完饭依次回家。第六日,各家献上自己的祭品。8日,他又抬了一头猪去祭天。9日,我祭了一头猪给上天。这是整个崇拜活动的结束。

祭祖:正月初六或初七或二月十二日一次,六月初一次,十一月初一次。一般祭祀用三棵栗树,各家自行祭祀。

纳西族习俗-纳西族葬礼

三八的纳西人生病了,就得有人看守。死的时候要在死者口中放一个“沙口”(九米七沙一毛银),边放边念迁徙路线,把死者交给祖先。人死了,要吹三声喇叭,放一枪(火枪)。村里的人听说,知道人死了,就会来死者家里。洗完澡换上新衣,用白毡覆盖全身,在死者面前放一只鸡,然后点上香,磕头,裹孝。东巴,请念《孟静明》经。描述逝者的生平和经历,复原逝者的人生足迹,将逝者献给先人。最后在某一天火化(根据经济情况和死者生前的意见)。葬礼时,死者生前生产、生活所用的主要物品和小麦、大米、玉米等粮食,用小袋子包好,放在篮子里。如果埋了,就散在坟周围,火化就散在烧场。葬后回家,要驱鬼,全家要出门三天,然后就“超度”了。《穿越》时,男用九匹,女用七匹,会去山谷招魂,至少会打死一只动物。

纳西族自古以来就实行火葬。直到清朝,仍然按照习俗进行火葬。但由于清朝统治者屡禁焚尸,纳西族在清末以后逐渐实行棺葬,解放前除永宁等少数山区外,几乎都是火葬改土葬。

纳西族习俗-纳西族婚俗

纳西族生活在不同的地区,他们的婚俗各有特点。在其主要聚居地实行一夫一妻制,在一些地区还残留着各种古代婚姻形式。

丽江的纳西族早就一夫一妻制了。孩子的婚姻是父母定的,媒人安排的,有牛有羊有猪有酒的婚姻。婚姻讲究门当户对、三从四德、与妻同歌等封建礼教。丽江的纳西族和汉族、藏族通婚很多。在民族内部,同姓不同宗族的人可以结婚,但绝对禁止与家族成员结婚。结婚一般要经过三个程序:订亲、邀酒、婚礼。男女结婚早,很多孩子两三岁或者七八岁就订婚了,十七八岁就结婚了。从订婚到结婚,有问八字、订婚、送大礼、完婚几个程序。结婚时,男方不仅要招待亲朋好友三天,还要给女方一大笔订婚钱;女方也要准备两三天的酒席,陪女儿带很多嫁妆。因此,男女婚姻成为双方家庭的沉重负担。在婚姻关系上,丽江纳西族盛行姑姑、姑父、表亲优先结婚(纳西族方言称“姑父美”,意为“姑父能强烈认姑母的女儿为媳妇”)。按照传统习俗,我叔叔的儿子有优先权和他的表亲结婚。还有一种习俗叫抢婚(纳西词“米夫”,意为“拉姑娘”)。因偷婚而结婚的夫妻不受社会歧视,享有与正常婚姻同等的地位。“殉情”是丽江纳西族婚姻关系中的一个突出现象。一些正在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在得不到婚姻自由的时候,就产生了“生不同的孩子,死了就同穴”的想法。在一个美丽的地方相遇并自杀。泸沽湖地区的纳西族主要实行阿珠(意为朋友)婚姻,特点是男不嫁女不嫁。

纳西风情-纳西科技

居住在玉龙雪山和金沙江畔的纳西族人民,在长期的农牧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了天文、历算、畜牧、农耕、医药等方面的大量科学知识,涌现出一批有成就的学者和专家。

纳西族的许多古代科技知识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在民间流传,并用象形文字记录在东巴经文中。根据东巴经记载,古代关于天象的专有名词有几十种。从《巴格图》、《十二生肖起源》等经典中,纳西族早就有了明确的四字四角概念(类似于汉族的八卦);创造了一个有365天,一个月30天,一年12个月的历法,用十二生肖来记录日、月、年。从对天象和生物活动的观察中,人们还摸索出了一套关于风、雨、花、雪和各种鸟类活动的规律,以区分季节的特点,从而适时地进行农耕活动。

纳西族以养马闻名。丽江马是大理马的著名别称,东巴经典中有专门的著作《马的起源》。丽江是著名的“大理马”产地之一。丽江马是中国的优良品种之一。它小而精瘦,能负重,擅长爬山越岭,适应性强,能连续行走两三个月。最近农业部门引进了卡马巴的改良品种与丽江马交配,使其大发展。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农林牧医药技术网络,培养了近万名科技人员。他们深入开展科研活动,农村现代化建设成绩显著。例如,马铃薯是丽江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针对病毒危害严重、品种退化等问题,县农业部门经过长期试验,总结出适合当地的有性繁殖技术,并采取育苗移栽、马铃薯利用等技术措施,基本解决了问题,实现了高产。再比如,该县推广小麦优良品种后,也实现了小麦产量的连年大幅增长。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丽江地区科技部门根据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方针,在反复科学试验的基础上,推广“多选芽换头高接”等苹果种植新技术,使全县种植的苹果得到改良。到70年代末,全县苹果年产量已达百万公斤以上,成为云南省新兴的苹果生产基地之一。

纳西族地处横断山区,山、谷、平坝相间,土壤肥沃,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适宜各种植物生长。被叫?quot玉龙山是植物的宝库,有500多种中草药,其中200多种珍贵药材销往全国。丽江的医疗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消灭了疟疾、霍乱、伤寒等传染病,常见病、多发病逐渐减少,人民体质有了很大提高。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鲁甸乡是著名的“药材之乡”,以此为中心,丽江地区建立了400多个不同规模的药材栽培研究和种植场。

此外,纳西族还有一批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中高级科学工作者,如国内外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方国玉教授,小麦育种专家赵忠秀,,穆,杨峰等著名人士。他们为纳西族和祖国的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参考资料:

/Article/fsjr/200610/329 . shtml

  • 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 大事记从1931到1937(详细)非常感谢。
  • 人生命运沉浮图
  • 五言律诗句
  • 【古墓】棺材怎么摆放?是东西向还是南北向?
  • 为什么胖子会走八字外?
  • 五行婚姻匹配查询免费五行夫妻婚姻匹配表
  • 看完《道士下山》有什么感受?如何评价?
  • 出生日期,一个出生于9月17的婴儿被命名为。
  • 1992年,是农历四月14。半夜4点以后出生的命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