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链接:
link:/s/1 dgbeoxaqyqvgpffitsckuq
密码:bgfi标题:中国和中国形象(修订版)
作者:[英]约翰·汤普森
译者:徐佳宁
豆瓣评分:8.6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共和国
出版年份:2015-5
页数:624
内容简介: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腐朽的晚清帝国在喘息的间隙启动了洋务运动,西学东渐,变革悄然发生。纪实摄影的先驱约翰?汤姆森来到中国恰逢其时,他以强烈的纪实风格,记录了落后、颓废、求变并存的中国。因此,它是中国最早的全景视频记录,也是第一个通过直观的照片而不是抽象的描述,多方面介绍中国的帝王杰作。
1867-1872期间,约翰?汤姆森的足迹遍布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台湾省、海南、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南京、镇江、厦门、福州、宜昌、九江、烟台和宁波...镜头下,不仅有权贵、人贩子,还有山河民生,还有恭亲王等权贵?晚清重臣李鸿章、两广总督林蕊、军务大臣鲍炎、兵部大臣沈桂芬、工部大臣毛云熙、董耀、数学家李等,都有珍贵的影像。比如吸烟者、媒人、骑马者、兵卒、俘虏、追踪者、乞丐、僧尼、小贩、艺妓、识银、缫丝、制茶、丧礼等社会情况都有生动的记录。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新建的上海外滩、铁路、轮船等新闻也是该书的重点对象。
汤姆森不仅是一位摄影大师,也是一位带着自己的思想行走的观察者。他对中国社会的分析涉及方方面面,无论是镜头还是文字,视角都相当科学严谨,至今仍感觉新鲜生动。我们看到的人、景、楼、物,不仅仅是1870年代中国的面貌,更是在更长的时间跨度内,甚至在某些方面几千年来,很少改变的中国的侧面。所以很多时候,文字并不是照片的注释,照片可以看作是文字的描述。
汤姆森出版这本书的初衷是为西方提供百科全书式的关于中国的影像资料。在当下的中国,我们通过西方人的眼睛看到一个近150年前的真实中国,看到今天的中国从何而来。
关于作者:约翰?约翰·汤姆森(1837—1921),苏格兰摄影师、地理学家、旅行家,纪实摄影领域的先驱。他是最早前往远东,用照片记录各地文化习俗和自然景观的摄影师之一。汤姆森出生于一个烟草商人家庭,1965-1950年代初进入一家生产光学仪器的工厂当学徒。同时,通过两年的夜校学习,他学到了一些自然哲学、数学和化学的基础知识,并掌握了摄影技术。1862年成为苏格兰皇家艺术学会会员。同年跟随哥哥威廉到新加坡,制作经营航海仪器,开了一家照相馆,主要拍人像。后来又去过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暹罗(今泰国)、柬埔寨、越南。1866年,他参观了新发现的吴哥窟,成为第一个拍摄吴哥窟的摄影师。回国后,他在演讲中多次使用在暹罗和柬埔寨拍摄的照片,引起巨大反响。因此在1866入选英国皇家民族学学会和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从1867到10,他搬到了香港,开始了他摄影生涯中至关重要的几年。“中国的汤姆逊”声名鹊起,“汤姆逊的中国”呈现在读者面前。1881年被维多利亚女王任命为皇家摄影师。10月7日,汤姆森因心脏病发作去世。
《中国及其人民图鉴》是汤姆森最重要的作品,也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其他作品包括“用相机穿越中国”、“福州和闽江”、“伦敦的街头生活”和“柬埔寨的古董”。
翻译徐佳宁,长期从事中国老照片的研究和收集,并参与组织了中国第一次专场视频拍卖。著有《1900》、《一个美国摄影师的中国摄影日记》、《1904-1905》、《外国镜头中的俄罗斯战争》、《中国与中国的影像》等书籍。,并先后发表在《老照片》、《改版》、《中国摄影》和《摄影之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