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死了一个人,不难判断是谁。莫妮卡没死,苏菲死了,这是理解剧情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所以,看出血的手是谁的,正确翻译结尾的字幕是很重要的。但你可能会问,苏菲当初是怎么了?这是因为小莫妮卡无法接受小苏菲已经死了的事实,或者说她真的希望苏菲还活着,所以这些年来她一直把自己当成苏菲。注意,她认为自己是苏菲而不是苏菲。长大后,她也有了丈夫、两个孩子、一个母亲和一份作家的工作。但这一切都因为工作不如意而改变了。
精神压抑逐渐触动了她记忆深处脆弱的神经。她开始发现自己好像是照片里的另一张脸,视线里总有一个小女孩,甚至做噩梦。在这样混乱的精神状态下,脾气自然不好,家庭生活出现问题。丈夫提出分居。她去找她妈妈,但她不在家。她去了赌场,忙着打牌,没理她。就这样,精神越来越紧张,在极度紧张脆弱的时候,越能感受到埋藏已久的真实的自己,于是觉得自己的脸在变,在变,直到打开镜子,发现自己完全变成了另一个女人的脸。
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人物需要说明。首先是她的丈夫。我一开始不明白为什么看着她老公变成了另一个男人。后来才知道,开头出现的那个男人,也被莫妮卡“对待”得好像苏菲就是她自己一样。那个人其实是莫妮卡的亲生哥哥。童年时给她印象最深的那张脸,一直跟着她走进了她的生活,被她视为丈夫。其实她老公是和她一样的另一张脸,就是后来把她逼到父母家的那张脸。而她的母亲,当初出现的那张脸,也是她童年母亲的脸,那只是她记忆中的样子。其实和她住在一起的,是白发苍苍的养母。突然出现在她视线里的小女孩,是童年的自己,是一种印象。她其实并不存在,象征着她的记忆。这也是她后来跟着小女孩,其实是跟着自己的记忆走的原因。前一天晚上做噩梦拖着她到处跑的小女孩也是她的记忆。
在养母家,她发现了一张自己小时候的照片。上面有她自己的妈妈,所以有一个情节是她后来去老家找她。为什么养母锁上门不让她走?其实她是怕见了亲生母亲就不回来了。毕竟养母对她感情很深。
最后,她找到了照片中的地方,但她的生母却假装不认识她。被她“当成”老公脸的男人后来去酒店找她。她还是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丈夫,而那个男人只是觉得她长得像她童年死去的姐姐。
小女孩又出现了,意味着她离记忆更近了。于是她跟着小女孩,事实是她跟着记忆,一步一步走进了童年的家。回到那时,回到事故现场。她,她的养母在车祸中幸存了下来,但是小苏菲和她的养父却死了。小苏菲是小莫妮卡心爱的妹妹,车祸时他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车祸极大地刺激了小莫妮卡的心智。她无法接受发生的一切。她一直把自己当成灵魂中的苏菲,把小时候身边的人当成后来身边的人,一直活到今天。
小莫妮卡在火车上换完衣服后变成了苏菲。事实上,这个过程象征着她在经历了这段追寻生命的旅程后,彻底认清了自己和索菲。她看着镜中的索菲,象征着她已经将妹妹索菲的人格与自己完全分离。
回到家,她推开门,看到丈夫和孩子,孩子叫了一声“妈妈”。这一刻一切都是真实的。她已经摆脱了心中的噩梦,重新找回了自己。最后,莫妮卡回头看了一眼苏菲,与存在于她灵魂中的苏菲说再见。从此,苏菲不在她的灵魂里,而是在她的心里,她不再把自己当成苏菲,而是保留着苏菲的记忆...
虽然我也用“灵魂”这个词来解释,但这个灵魂绝不是另一个灵魂,可以解释为“深魂”。所以,这绝对不是鬼片,也没有鬼。一切都存在于主角的心理。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很有趣。比如镜子里的自己还是作为意识存在,照片里的自己是作为事实存在,这些都是导演煞费苦心展现的细节。
补充1:
“虽然我也用‘灵魂’这个词来解释,但这个灵魂绝不是另一个灵魂,可以解释为‘深魂’。”莫妮卡的心路历程更像是双重人格,是一种心理障碍,属于精神疾病,似乎不涉及“灵魂”的范畴。
补充2:
这里分析一下莫妮卡的人生经历和人物关系,或许有助于理解这部电影。
影片开头,苏菲在与主编的一次争论中提到,她8岁前的记忆是一片空白。可以推断,这是莫妮卡被收养或者发生车祸的年龄。从此她开始有了双重人格,忘记了以前的记忆。根据影片中的翻译,餐厅里的年轻男子在与金发女郎争吵时称莫妮卡是自己的妹妹,但她的父母告诉她莫妮卡已经去世,因此可以确定该男子的身份。根据餐厅里几个人的表现,我们可以推断出家庭结构是这样的:父亲是餐厅老板,母亲是金发女郎,年轻人是他的哥哥,莫妮卡是他的妹妹。从餐馆老板对莫妮卡始终保持警惕和敌意的眼神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莫妮卡的厌恶。既然莫妮卡和哥哥是亲兄妹,为什么餐馆老板不迁就哥哥,反而强迫生母放弃收养?一个细节给出了答案。在生母的梳妆台前,金发女郎抚摸着莫妮卡的脸,说她长得像她爸爸。这里所说的父亲显然不是餐厅的老板,也就是说莫妮卡不是他亲生的,所以他对莫妮卡的敌意是有道理的。在我8岁左右的时候,莫妮卡走出了故居,养父母在外面等着她。基本上我能得出的结论是,在我8岁的时候,餐馆老板发现莫妮卡不是自己的女儿,无法容纳她,所以我妈妈被迫最终放弃她让人收养。
小莫妮卡和养父母关系应该很好。在莫妮卡的记忆中,有和苏菲玩耍的画面,苏菲和养母(那个白发女人)深情的眼神,包括车祸后莫妮卡和养母在床上的对话。车里的小男孩更有可能是新家庭中的弟弟,而不是莫妮卡哥哥的幻觉(也就是餐厅里的那个年轻人和第一任丈夫),因为车里的小男孩的头平躺在莫妮卡的腿上,更像是哥哥对姐姐的依赖。车祸后马上有一个画面,莫妮卡的左手从男孩的腿上滑落,这样看来男孩应该是真实的而不是幻觉。索菲原本握着莫妮卡的手。事故发生后,裹在外面的手无法松开,这显然表明索菲已经死亡。总之,车祸之后,只剩下莫妮卡和她的养母。莫妮卡躲在苏菲的面具下,她的养母开始用赌博麻痹自己。两人都在逃避现实,但她的养母依然视莫妮卡如己出。
很多人说电影看起来很乱。混乱的原因是导演为了放大莫妮卡内心对幻觉和真实混乱的感受,直接用人物来表现人们心理的微妙变化。换句话说,虽然观看者是作为一个局外人在旁观,但实际看到的影像,是只有作为主角的“第一视角”才能看到的影像和情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莫妮卡的《半张脸》。左脸是苏菲的,右脸是莫妮卡的。这些都是主角自己的幻想,只是看起来怪诞而现实。什么是错觉?什么是真理?也许这就是导演想要达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