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封神之墓》被拍成影视,真的能让这个宏大的IP还原书粉的期待吗?我不这么认为。全片不能说不相关。只能说人物名字和话题可能是电影《诸神之墓》和小说《诸神之墓》最大的还原。《诸神之墓》短短的一小时十三分五十七秒,抛开开头和结尾,最多也有六十五分钟。这六十五分钟可以说让我如坐针毡,心情如过山车般起伏不定,留给我的只有一声叹息。
但即便如此,我还是总结了《诸神之墓》三个最大的问题,分享给大家。
1:剧情节奏平淡低俗。
虽然没看过小说,但听说过原著小说的成就和影响。另外,如果你没看过小说,可以不带一丝粉丝,不带原滤镜,更公平地去看这部电影。所以,纵观这部电影,我真的没有感受到所谓原始世界观的宏大,也没有感受到前世的人物之间的纠葛和爱情。
影片开篇世界观不清,人物外貌不清,人物关系不细,故事头重脚轻,整体叙事轻,人物性格明显,但仍是窥豹。这怎么能寄托书粉的厚望呢?且不说超越,还原原著应该是影视改编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尊重原著最基本的方式。如果连原作都无法还原,那这改编还有什么意义?变成卖狗肉的流了吗?
自从那人和守墓人打起来,落入楚国,每一步的剧情发展似乎都有其逻辑。事实上,它是如此的支离破碎,以至于人们很难将这两个场景很好地联系起来。相反,他们经常跳到场景中。一边是公主骂男的,另一边是痞子龙被女的对待的画面。而且在打斗和特效中看不清楚的男主外貌,被突然出现的少年痞子龙形象打散,很难在脑海中拼凑出一个完整的男主。直到出了楚宫,那人才一改蓬头垢面,让人看清了他的本来面目。
而且,虽然多线叙事也是电影中常用的叙事方式之一,但这取决于导演、编剧和剪辑技巧能否完美运用这种相同的叙事方式,比如《疯狂的石头》,这是多线叙事的经典蒙太奇之一。如果使用不当,就如同《诸神之墓》,让观众百思不得其解。说两部不同电视剧里的画面是混搭拼接,一点都不为过。我不禁叹了口气。
2.电影细节,粗糙
《守墓人》的开场镜头我还是觉得有点意思。冰面上钓鱼,老人眼睛睁开,几个镜头的切换很流畅很舒服。但是那个人从石堆里伸出手的那一瞬间,我有点疑惑。这是效仿齐天大圣孙悟空?只是致敬,但是更好看,但是头顶的镜头和鸡肋的特效,让男主的长相不像原著里那么平淡,反而显得很可笑。
除了男主的外表,其实还有很多细节很难看出。恰当的使用道具对于镜头语言来说是事半功倍的,可以更好的丰富镜头中的信息,传承剧情,甚至推动剧情的发展,或者透露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反之,有这个东西就是浪费钱。
众神之墓不仅没有利用好道具,还敷衍了事。楚公主把男人当流氓绑回宫的时候,男人身上的绳子松得很,不出意外,他会掉在地上。接下来的剧情,自然人要跑路了,他默默的跑。对于剧中人物来说,默默奔跑可以体现男主的过人功力,但对于观众来说,这种敷衍的逃跑故事只会让人觉得平淡、莫名、愚蠢,简直就是像耍猴一样玩弄观众。
更别说,第二个女人告诉男主她精神力量没了的时候,两个场景的剪辑太戏剧化了。最后一场,女主还在和男主说话,嘴巴在动。接下来的一幕,女主话音未落,人们已经扭头闭嘴了。这种镜头剪辑不能说质量差,只能说是粗心大意,极其粗糙。
3.特效尚可,很难挽救影片的整体质量。
没有出彩的特效,单靠影片本身是无法提升整体质量的。影视作品中,故事叙事是核心,其他手段都是辅助,可以锦上添花,但不能逆天,改变人生。如果故事本身不好,演员演技不够,还有制作精良的特效,拿男主出场后和守墓人的打斗来说事,简直莫名其妙。
叙述中没有因果,就像为了战斗而战斗。镜头特效随意堆砌,看似有撼山裂水的磅礴气势,实则只是个宝。如果只希望特效好看,不关注故事本身,那为什么做IP改编,直接拍个神仙对妖,做个特效“大作”不是更过瘾吗?
如果未来优质的网页IP被改编成电影版的《诸神之墓》,那么未来中国的影视市场将非常堪忧。
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