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由若干脏腑器官组成。身体整体统一性的形成是以五脏为中心,与六腑相配合的。通过经络系统属于五脏六腑。属于四肢的作用。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将五脏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骨骼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完成机体统一的功能活动。
由于脏腑、组织、器官在生理、病理上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这就决定了在诊断疾病时,可以通过五官、体型、色脉等外在变化来了解和判断脏腑病变,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2.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的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人体相应地产生适应性调节。《灵枢·年录》云:“人与天地有关,与日月相应。”如果环境的变化超出了人的生理调节范围,那就是一种病理反应。因此,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已成为中医治疗学的重要原则。只有分析和把握外界环境与人体的密切关系,才能进行有效的治疗。
(2)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对疾病的特殊研究和治疗方法,也是中医的基本特征之一。
1、病、证、症的区别“病”是机体在一定原因和条件下发生病理变化的总过程:“病”是症状、体征的总称,是疾病的现象,“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总结。无论疾病有多复杂,“证”都可以概括疾病的部位、病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因此可以反映疾病在这个阶段的性质。
2.辨证论治的概念所谓辨证论治,就是通过对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关系的分析、综合和识别,将收集到的资料、症状、体征归纳判断为某一类证候。治,又称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确定治疗的前提,治疗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3.应用辨证论治作为指导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辨证论治可以辩证地看待疾病与证候的关系,认为一种疾病可以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候,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可以有相同的证候,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可以采用“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方法。
(1)同病不同治:所谓“同病不同治”,是指由于发病时间、地域、患者机体反应性不同,或者由于疾病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同一疾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以感冒为例,由于发病季节和患者体质的不同,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的临床症状存在差异,因此其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所谓“异病同治”,就是不同种类的疾病,由于发病机理相同,症状相同,可以用同一种方法治疗。例如慢性腹泻、脱肛、子宫脱垂等。是不同的疾病,但根据辨证都属于中气郁结证,所以都可以用升中气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