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子宫内膜是指形成子宫内壁的一层组织。子宫内膜有多厚?根据月经周期的不同,子宫内膜的正常厚度约为1-10mm。子宫内膜的厚度与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子宫内膜的正常厚度取决于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子宫内膜在增生期、分泌期和月经期三个阶段有不同的组织学变化:
1.增殖期:月经周期第5-14天。此阶段子宫内膜厚度从0.5mm增加到3-5 mm,增殖期分为早期增值、中期增值和晚期增值。在增殖初期,也就是月经周期的第5 ~ 7天,这个时期的子宫内膜比较薄,只有1-2mm。欣赏中期是月经周期的第8-10天,子宫内膜腺体增多生长。到月经周期第11-14天,子宫内膜已进入增殖后期,进一步增厚,达到3-5 mm。
2.分泌期:月经周期第15-28天。子宫内膜从5mm增加到10 mm,此期对应卵巢周期中的黄体期。分泌期分为早期分泌期、中期分泌期和晚期分泌期。分泌的早期是月经周期的第15-19天,这期间子宫内膜腺体较长,较弯曲。分泌中期是月经周期的第20-23天,子宫内膜比以前厚,呈锯齿状。在月经周期的第24-28天,这个时期是经前期,相当于黄体期退化。这个阶段的子宫内膜呈海绵状,厚度为10 mm。
3.月经期:月经周期的第1-4天。是子宫内膜海绵样功能层从基层开始的解体脱落期,是孕激素和雌激素撤退的最终结果。
子宫内膜的厚度有些正常。
子宫内膜厚度有多正常?女性子宫内膜的正常厚度一般为1-10 mm,由于子宫内膜的功能层在激素的作用下会增生脱落,所以不同时期子宫内膜的厚度会发生变化。一般在月经结束后开始逐渐增生,在月经前24小时达到最厚,然后子宫内膜功能层脱落,随组织血液流出,即月经来潮。
因为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子宫内膜的厚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女性可以在月经干净三天后去医院做阴道b超,了解子宫内膜的具体厚度。在超声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子宫内膜厚度大于8mm,就可以判断为异常。如果子宫内膜太厚,容易引起痛经,受精卵难以着床;如果子宫内膜太薄,容易造成月经量少,甚至影响排卵。
如果女性在检查中发现子宫内膜厚度异常,应及时治疗,以免影响生育。
子宫内膜增厚的原因
子宫内膜增厚的原因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子宫内膜异常增生通常发生在更年期或青春期,肥胖者更为常见。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每个月都有一个增生期。如果因为某种原因长期受到雌激素的刺激,就会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症状。一旦出现病理性子宫内膜增厚的症状,就要及时就医,进行子宫内膜增厚的规范化治疗。
一般来说,子宫内膜从月经周期的第五天开始逐渐增厚,到月经后的第15天,增厚的子宫内膜继续增厚,腺体进一步增大弯曲,由于排卵后卵巢分泌的黄体酮的作用,分泌粘液。此时子宫内膜变得又厚又软,储存必要的分泌物,随时等待受精卵的着床。
如果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某一部分失衡,或者受到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的影响,就可能使子宫内膜长期持续受到雌激素的影响,导致不排卵。此时由于缺乏孕酮对抗,子宫内膜缺乏周期性分泌期的转化,会长期处于增生状态,导致子宫内膜异常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