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8岁演员Kimi猝死的消息引爆娱乐圈,引发大众广泛讨论。我基本不接触娱乐新闻,之前也没听说过这个演员。但我发现很多网友在讨论事件时缺乏理性,很多大V只是表示震惊和哀悼。但是,这又一次提醒我们,在“抑郁症”面前,人人平等,因为“抑郁症”而自杀的艺人、名人名单又多了一条。从报道的细节来看,乔很有可能死于抑郁症,自杀身亡。他的很多生活状况都有自杀的迹象,可惜没有被重视,或者可能缺乏系统专业的治疗。
所以,作为一名医生和精神心理学专家,我觉得有必要发表一下自己的专业声音,分析一下如何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希望能唤起演员和大众对精神疾病的正视和重视。
或者因为难以摆脱剧中人物而患上抑郁症。
导致抑郁症的原因有很多,但我们不知道Kimi的实际原因。但是有一点不能忽视。据悉,乔在拍摄完电影《死亡邮件》后经常失眠,他当时可能患上了抑郁症。这个细节让我想起了也因抑郁症自杀的一代巨星张国荣。关于张国荣抑郁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有一种理论认为,张国荣抑郁是因为拍戏后无法从剧中的情节、人物和状态中走出来。
对于很多优秀的演员来说,他们有着极高的自我要求。在演戏的时候,他们需要投入真实的情绪,走进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内心世界,甚至借助角色那段时间的状态去生活,才能将角色的情绪和内心世界表现的淋漓尽致。甚至,这些角色的表演可能会唤醒或引发演员内心深处的伤口,不亚于在伤口上撒盐。
对于这些演员来说,如果拍摄时间长,对角色极度投入,就很容易进入一种难以分清自己的生活和所扮演角色的状态。如果角色是悲剧性的,那么他长期沉浸在悲痛之中,这种负面情绪与角色建立了坚实的条件发射。
电影或电视剧拍完之后,这种强烈的条件反射不容易被消除,甚至不断被强化,演员还处于角色状态,难以抽离,难以回归自己的生活,最终可能导致抑郁。
张国荣和基米可能会有类似的问题。我建议这些演戏后仍无法从角色中脱身的演员,接受心理治疗,消除上述条件反射,帮助他们摆脱所演角色带来的负面情绪。
其实这种职业病在很多行业都很常见。比如警察,他们在执行任务时,为了解救人质,向歹徒开枪甚至将其击毙。相关部门一般会在事后对这些警察进行心理干预,消除负面情绪。
演悲剧角色的演员,事后要进行心理干预。
在我看来,演悲剧或者极端角色的演员也应该有这个治疗场。很多人觉得当演员,当大明星很光鲜,但是他们拍戏所承受的痛苦,角色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其实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当然,抑郁症的因素往往不是单一的。如果Kimi真的抑郁,应该还有其他因素,比如成名压力,成为明星后的情绪困扰。
据悉,他生前服用了抗抑郁药,但未能完全消除内心的痛苦。而Kimi,为了维持公众人物的形象,可能要在公众面前表现得乐观开朗一些。这就是所谓“微笑抑郁症”的典型表现。病人明明病得很重,却强颜欢笑,会增加他的心理压力。忍无可忍的时候,他会突然和这个世界说再见。
还有一点我要特别指出的是,Kimi经纪公司通过媒体发表声明,乔因为去年繁重的工作以及外界的不实报道和诽谤,患上了抑郁症。这种说法其实很有问题。
公众人物面对不实报道,确实很迷茫,很难过,但要懂得正确对待。这是公众人物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必要时需要配备高水平的心理医生,这甚至是经纪公司必须提供的服务,而不是一味的让演员成为经纪公司的赚钱机器。如果这些诋毁真的导致了他的抑郁,那也只是外因,而不是根本原因。从最基本的认知心理学理论来说,导致负面情绪的不是外界的刺激,而是对这些刺激的看法和意见。我治疗过许多抑郁症病例。很多人在中学经历过抑郁症,并没有完全治愈,而是在后来的生活中受到其他打击或挫折而诱发的。
所以,对于抑郁症,我们需要系统化、专业化的治疗,尤其是深入的心理干预,从根源上找到抑郁症的病因,并加以解决。但目前国内心理服务人员提供的服务还不够,往往只是单一的药物治疗。即使有心理治疗,也比较简单。这是目前非常严重的问题,提醒我们要加大深入的心理干预,非常迫切。
因为玩SM导致意外死亡的可能性很小。
至于Kimi的死,有一些报道说他是在玩SM的时候意外死亡的。我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小。不过我也想在这里把SM的话题稍微扩展一下,纠正一下大众对SM的偏见。SM一直是一个隐秘而好奇的话题。很多人觉得玩SM的人变态,肮脏。其实从专业的角度来说,SM成瘾只是众多性心理障碍中的一种,而且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SM成瘾的原因往往来自于成瘾者年轻时受到一些不良性刺激,网络上的一些不良信息推波助澜,进而在潜意识层面建立病理性条件反射。他们在施虐或虐待的过程中有性冲动,甚至有性兴奋。一些读者推测乔死于玩SM,可能是因为警方通知乔,他在死前用塑料袋套在头上窒息而死。的确,有些受虐狂瘾君子喜欢把头包在塑料袋里,享受缺氧的快感。
但是,大众没必要对SM讳莫如深。这种人群一直都有,而且数量还蛮多的。有些人只是把它当成唤起性冲动的一种方式,并不在意。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它的困扰。他们想解决它,逃避它,却不愿意面对它。
其实SM成瘾也是潜意识层面的病理性条件反射。它可以在患者深度放松或催眠状态下,通过深度心理干预,彻底消除原有的条件反射,重建新的条件反射。这比药物和一般的心理咨询快多了。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Kimi同时患有抑郁症和SM成瘾,也就是共病关系。很多人因为SM成瘾而羞于启齿,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复合,最终导致抑郁。
希望更多的明星能关注心理健康。
无论哪种可能性,这些问题都可以从精神心理学的角度来解决。当事人应该勇敢面对,寻求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的治疗。我不得不指出,中国对精神疾病的治疗远远不够。医院的精神科医生通常只用药,忽略了疾病背后的心理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往往只看“病”不看“人”;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机构往往只提供浅层的心理咨询,干预力度太弱。
真正科学的治疗应该是系统的、高效的、专业的、人性化的,尤其需要深度的心理干预。我在临床上做了大量的成瘾、抑郁或其共病的治疗,证明这些精神心理疾病可以通过消除潜意识病理性条件发射,必要时辅以药物和家庭治疗而快速治愈。
Kimi先生已经去世了,逝者最重要,我们应该尊重他。我想讨论这个事件不是为了八卦他的隐私,而是想大家可以从中做一些自省,以及如何改进和避免。希望他的死能让大众和娱乐明星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如果乔的悲剧能让更多人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寻求帮助,或许对已经在天堂的他是一种安慰。
我特别喜欢台大省盛宴大师的八字箴言:面对,接受,处理,放下。希望大家都能用这八字箴言,冷静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对于智者来说,每一次打击或挫折都是灵魂自我提升的难得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