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掐指一算”并不神秘,也无法真正算出未来,更谈不上所谓的“秘密”。“掐指”不过是古人在数数的时候,将天干、地支、八卦、五行等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从左手的食指到小指依次放入指节中,然后通过背诵公式,用拇指依次进行数数,从而达到天干、地支、八卦与五行相匹配的目的,方便占有者通过五行之间的关系进行预测。
下面简单介绍两种“掐手指算”的内容。
熟悉《易经》的朋友都知道,易学领域有两种基本的排卦方法:伏羲先天八卦和王文后天八卦,这两种方法都是《易经》占卜的基础。为了方便地以“九宫格”的形式记忆八卦,古人找到了一种天然的记忆载体——左掌。因为每个人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有三个指关节,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九宫格”。如果把八卦的信息记录在手掌里,居住者可以随时调用计算。那么为什么选择“左手”呢?笔者认为,这很可能是因为右手需要握笔来随时记录计算结果。如果是左撇子,那么他会选择右手。下图是操作者左手指关节上记忆的八卦图。
八卦排列好后,运算者可以用公式将数字与八卦进行匹配,方便“以数判卦”和后续计算。比如后天八卦的公式是“一算坎,二算坤,三算震,四算分,宫中五职,六职,七反八,九留门”。此外,除了数字和卦的对应,基于后天八卦的方静八宫卦系也将五行配入八宫,如上图。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八卦的方向是左东的正西,正南,正北!
除了八卦之外,古代的计算器还用天干地支(俗称“时辰八字”)来表示年、月、日,以便于用五行来计算。在排列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指节上五行的排列。这种排列与刚才提到的方静八公卦体系中的五行排列基本相同,只有很小的区别,如下图所示。
了解了五行对应的指节面积后,我们将天干地支分别归类为“甲、乙、丙、丁、戊、己、克、辛、任、葵”和“子、丑、阴、毛、辰、巳、午、卫、申、酉、齐、海”。详情见下面的箭头。树枝排列好后,对应的五行就会一目了然,比如A、B属木,C、D属火,还有子水、丑土等等。
有了这些规律,古人动动手指就能轻松地将树枝、八卦等复杂信息与五行相匹配,进而通过五行之间的关系进行占卜、占卜的后续工作。因为这个巧妙的规则,操作者自然可以“一手明白天地之理,一手明白鬼神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