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选分为五大类,分别是世界风云年度汽车、世界豪华车、世界性能车、世界城市车和世界汽车年度设计,其中世界风云年度汽车为最高荣誉。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
年度世界风云汽车
最终入围年度世界风云汽车奖最高荣誉的是起亚特柳赖德和日系马自达?马自达?CX-30 .其中,起亚特柳赖德并未引入国内市场,但该系列最大的赢家马自达和马自达3这两款上榜车型已经在国内更新上市,另外一款CX-30也有机会出现在国内市场。
首先是去年9月上市的新款马自达3。乍一看变化不大,但很多细节都做了调整,让整车看起来更加豪华运动。全新矩阵式进气格栅造型更宽,镀铬装饰贯穿整个前脸。如果和上一代对比,你会发现新车明显更加捉襟见肘。
全新马自达3的车身尺寸为4662/1797/1445mm,轴距为2726 mm,与上一代相比,长度增加了193mm,轴距增加了26 mm。
内饰整体也是简约的设计风格。镀铬装饰、真皮缝线以及上方的中控台有三层横向视觉效果,整个内饰没有多余的装饰。根据马自达的官方说法,这可以让你更好地沉浸在驾驶中。
可惜没有配备国产SkyActiv-X发动机,但其实进年度车的主要原因就是来自这台发动机。据悉,这款发动机的最高热效率达到了43%,也是汽油机发展史上第一款接近45%大关的发动机。可实现燃料与空气(或含废气的气体)质量比为30-40的超薄混合气燃烧。与理论空燃比为14.7的一般汽油机相比,这种发动机可以燃烧两倍以上的稀混合气,从而提高热效率,发动机排放的CO2比现在的发动机减少30%左右。
世界豪华车,世界城市车
最终入围全球豪华车的是奔驰EQC、保时捷911和保时捷Taycan。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豪华车品牌多来自欧洲,曾经是“年度汽车”评选的衡量标准。但是他们执着于内燃机,现在不得不把两款新能源车纳入豪华车范畴。名单上的三种型号目前在中国销售。
世界城市车最终入围的有:起亚Soul?EV,MINI-E,大众T-Cross。目前只有大众T-Cross正式投放市场。与豪车评选类似,前三名评选车型中有两个席位给了新能源车。
值得一提的是,在之前的欧洲年度汽车评选中,特斯拉Model?3赫然在列。从特斯拉的榜单,再加上之前多家车企的“排放门”事件,可以看出欧洲在追求极致的汽柴油发动机上已经到了一定的节点,接下来他们会争取产业转型,紧跟时代向电动化靠拢。
不久前,马斯克发文称,在德国柏林建设的全球第四座超级工厂,即使在疫情肆虐的情况下,仍在建设中,可见欧洲转型电气化的决心。
世界性能车
最终入围世界性能车的有:保时捷718?Spyder/Cayman?GT4,保时捷911,保时捷Taycan。在这个组别中,保时捷以压倒性优势击败其他竞品车型,横扫前三。目前,这三款车型都在中国销售。
保时捷评选最佳性能车,其实是源于全球评价标准的偏执。因为海外汽车市场(欧洲、北美)起步较早,他们在评判标准上更有发言权。在性能车领域,新兴的新能源车其实到处都更快更强,但为什么选不上呢?
原因是最早制定评价标准的汽车强国认为,对一辆车的评价来自于车的“三大件”,发动机、底盘、变速箱,性能车“三大件”的重要性自不必说。
年度世界设计典范
年度世界汽车设计的最终入围者是马自达3、标致208和保时捷Taycan。从上面的榜单中不难发现,来自日本的马自达3和来自德国的Tycan可以说是本次评选的最大赢家。
然而,其他汽车品牌,如宝马,凯迪拉克,丰田和路虎,并没有出现在名单中,这是相当出乎意料的。此外,五系车型前三有15席,其中新能源车占据6席,将近一半。可以看出,全球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前景非常看好,认为这是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之一。
此时,有一个疑问油然而生。
为什么国产车没有一辆上榜?
“落后就要挨打。”
1931年,斯大林在一次关于经济工人任务的讲话中第一次说了这句话。然后二战的爆发让中国人深深体会到了这句话的道理。其实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各国实力,也适用于各国汽车品牌实力至上。
在近百年的汽车发展史上,海外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有能力也有权利制定“规则”。如上所述,这个标准被称为“三大件”,一辆车的发动机、底盘和变速箱。时至今日,用这种方法来判断一辆车,仍然被大多数人认为是“真理”。
然而,时过境迁。中国汽车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汽车市场,自主品牌也在此期间突飞猛进。现在的国产车远非如此。
其实从世界年度汽车评选就可以看出,国产车依然没有得到世界的认可。为什么?
因为以欧洲和北美为代表的老牌汽车市场凭借在内燃机领域的话语权,多年来一直主导着规则。但近年来,由于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新四化”理念,电动汽车领域得到了大力发展。但这部分领域对于老牌汽车巨头来说有些陌生。
有人抢“饭碗”,抢话语权,紧张自然是必须的。但资历深厚的头部企业并不想认同“后来者”的观点,企图与之抗衡,小排量涡轮增压、超高压缩比发动机等技术纷纷上阵。
但在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和“排放门”事件的压力下,我们不得不认同向新能源进军的发展方向。于是,奔驰推出了EQ系列,奥迪推出了e-tron、宝马I系列、大众I.D等项目..
就这样,原本由他们制定的规则被彻底打破了。燃油车关注的发动机性能,在电动车看来并不难完成;原来燃油车的变速箱性能,到了没有档位的电动车完全可以忽略;最后是底盘。现在车内的智能化程度和驾驶辅助系统达到L级显然更重要,而模块化生产就是减少然后再减少同品牌同平台车型的底盘差异。
传统的“三大件”似乎已经不重要了,但“三电系统、智能、续航里程”才是目前人们最关心的三个问题。
早已习惯当“领头羊”的巨头车企,自然不希望看到主宰了一百多年的话语权。现在他们正在移交。他们希望在度过自己的过渡期后,能够保住自己的位置。所以我选择了对全球最大的单一汽车市场和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生产的产品视而不见。
但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有了汽车行业自上而下的全产业链布局,以及符合未来趋势的“新四化”既定发展思路,国产车有能力重新制定“规则”。
俗话说:“笑看天,出门在外。我们是蒿人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讨论的不是为什么国产车不能上榜,而是海外品牌如何才能上榜?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