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雍正帝顺利登基,参与“九子夺位”、与他争夺皇位的康熙皇帝们,立即迎来了“末日”。
其中,八阿哥和九阿哥的结局最为悲惨。这两个在“九子夺嫡”时期给雍正带来极大困扰的政敌,被雍正的谴责圈封杀迫害致死,甚至改名为“阿基纳”和“塞斯黑”。也是“八爷党”成员的十哥?他虽然没有被雍正直接镇压致死,但却被关在高墙内,失去了自由,长达十三年,直到乾隆登基。而他和雍正帝同父异母的弟弟、十四阿哥尹贵也有同样的情况。他先是被派去守卫皇陵,然后被囚禁。最后被雍正直接封杀,直到乾隆朝才重获自由。
至于大哥和废太子,康熙年间被康熙帝封杀的两位太子,直到死在禁地,仍被雍正封杀,未被释放。
除了上述的康熙皇帝,还有一位在雍正登基后遭到残酷镇压和迫害。他是尹志军的三哥。这时候可能会有朋友说:“你说的不对。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雍正对三哥尹稚不太尊重。不是也给了他在命令面前不跪的恩典吗?”当然,这只是对影视作品的解读,但历史真相恰恰相反。尹稚没有得到任何奖赏和恩惠,而是和其他王子一样悲惨。
“如果说成太子的才能很有用,但他的心却不得不被忽略,一切都是我四十年的兄弟们清楚的,用起来还这么费劲。”
雍正对待这位博览群书、潜心治学的“文人”哥哥。按雍正自己的话说,是他哥自始至终没有和他“同心同德”,尤其是三哥尹志军在“九子夺嫡”期间耐人寻味的表现,也让雍正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戒心,更难让人相信他真的没有“夺嫡”。
三哥尹稚可以说是康熙皇帝中最全面的一个。看过《雍正王朝》的朋友对三哥尹志军并不陌生。在全剧中,尹志军最大的成就是组织了陈梦雷、古力等博览群书的学者,历时十余年编纂了一万册《古今图书集成》,被视为文化领域的“不朽遗产”。
在历史上,尹志军主持《古今图书集成》的编纂和修订,确实是一大功绩。当然,除此之外,尹志军还参与了另一部巨著《法制史的起源》的编纂和修订,这是当时法律、历法和算法的新融合。
这也充分说明了三哥尹稚优秀的文化水平,称他为康熙皇帝中最优秀的学者、学识最渊博的也不为过。
然而,历史上的三哥尹志军的“本事”不仅仅如此。在康熙皇帝的安排和培养下,尹志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这从康熙安排尹稚参与《法源历》的编纂和修订就可以看出。康熙帝先是主动亲自教授殷勇的基础数学和几何知识,后又安排意大利传教士德格里斯教授其性情和气质方面的知识,这也使尹稚在学科领域全面发展,做到了中西合璧,古为今用。
在满族的传统骑射中,尹稚也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在所有的康熙王子中也是佼佼者。康熙三十五年(1696),康熙帝第二次亲自视察加尔丹时,也奉命率领一支插满红旗的远征队,奔赴战场演习。
同时,康熙帝出京期间,还多次安排尹志军代理朝政,培养其政治能力,其表现也得到了康熙帝的认可。
可以说,尹志军从康熙皇帝那里接受了全方位的“素质教育”。无论在文化、科学、军事、政治等领域。,尹志军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培养。再加上他资质不错,勤奋好学,所以也取得了令康熙满意的发展成就。
“闫镇案”的调查使尹志军卷入了“九子夺嫡”事件。康熙四十七年(1708),热河之秋,康熙皇帝以“太子不孝,行为恶劣”为由,第一次废黜了皇太子的职位。之后,一群王子在大哥和八弟的带领下,开始攻击被废黜的王子。
其中,大哥的表现最为积极。他在八兄弟、尹贵等人的支持下,不断向太子地位发起冲击,甚至为了免除后患,建议康熙皇帝除掉伊尹太子:
“胤礽龌龊,大失人心。当今父皇欲诛伊尹,不一定出自父皇之手。”
康熙帝虽然坚决抵制和批判尤因、伊尹对太子的不断打压,但他的嚣张气焰并没有被压制,反而愈演愈烈。此时的殷勇太子不仅因为被废黜而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还遭受着康熙帝的怒火和八爷党团的不断打压,这也使他明显抑郁。
面对这种情况,从未参加过任何政治斗争的尹稚决定站出来,准备帮助他的二哥尹稚。
事实上,尹眉和尹志军的关系一直很密切。
康熙十三年(1674),随着殷勇亲王的出生,康熙皇帝的妻子赫赛日哈拉难产而死。于是康熙帝安排当时很吃香的公主马嘉实一边照顾失去母亲的儿子,一边抚养皇帝的第三个女儿古伦荣贤公主。马加时非常高兴地接受了康熙皇帝的安排。之后她可以说是尽心尽力的把尹稚当自己人,以至于在康熙十六年(1677)生下她之后,被送出宫外多年才被接回。因此,殷人和尹志军都是由荣飞马家石抚养长大的,他们从小关系就很好。
康熙帝也看到了殷勇和尹稚的亲密关系,所以早期康熙帝在安排尹稚的差使时,也安排了尹稚随行。甚至可以说,康熙皇帝如此全面地培养尹稚,也是为了以后更好地辅佐尹稚。
这时,尹志军看到与他从小关系密切的二哥殷勇也遇到了这样的困境,他很担心。与此同时,伊尹、尹贵等人的做法也引起了当时一向刚正不阿的尹志军的极大不满,于是尹志军决心竭尽全力帮助殷勇扳回局面。
好事多磨。通过的努力,我终于找到了大哥镇太子的直接证据,也就是那个用针扎伤小人的生辰,也就是俗称的“阎废”。
尹稚此举不仅挽救了殷勇,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康熙皇帝很大的帮助。
此时的康熙看到诸侯之间为了争夺太子的位置,没有忠孝礼教,朝廷因为太子的突然废立而变得动荡不安,于是此时的康熙也有了重新建立立体模式的想法,只是他苦于“以不变应万变”,可能会引发朝廷议论,使自己陷入不利的舆论局面。这个时候,这个“废皇太子之物”的出现,无疑让康熙找到了一种“刚打瞌睡想睡觉就有人给枕头了”的感觉。
于是,康熙帝先是下旨将“燕镇案”的主谋老大哥剥夺爵位,终身封禁,然后在这次“燕弃皇太子之事”之前,将太子的异常行为和不轨行为归罪于他,甚至不惜搬出已经被他执行了五年的索偿地图,然后对其进行批评,扣上帽子。
这时,尹稚明显感觉到了康熙心态的变化,于是推舟前行,进一步帮助尹稚。
一方面,他和殷勇呆了很长时间,开导了他,使他重拾信心。
其次,他教殷勇写“自白书”,要他主动和康熙检讨,承认错误,请求康熙谅解。
第三,在康熙和朝臣面前,他经常谈到殷勇的病情。他在把责任推给“燕镇”的老大哥诅咒的同时,表明太子的状态此时已经完全恢复了“正常”。
在这种情况下,康熙原谅了殷勇,顶住了朝臣的反对。康熙四十八年(1709),重新立殷勇为皇太子。在这期间,尹稚的表现可以用伟大来形容,所以康熙在重新建立尹稚的时候,还封尹稚为太子以示褒奖。
正是这一事件使尹志军完全卷入了“九子夺权”的过程。
此后,尹稚采取了与雍正几乎相同的策略。历史上,雍正在“九子夺嫡”时期采取“打不打,打不打”的策略,实际上是“隔岸观火”,等待“两败俱伤”,眼看着“太子党”倒台,“八爷党”解体,在所有竞争对手“自毁”的情况下完成弯道超车,从而一帆风顺。在整个过程中,他要做的就是不断迎合康熙,完全隐藏自己夺嫡之心,给康熙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也成为了它的制胜法宝。
然而,三哥尹稚在“九子夺嫡”期间的做法与雍正相似。
首先,尹稚紧跟并迎合了康熙皇帝的思想。
这在“废皇太子”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康熙五十一年(1712),随着“共饮”案的爆发,康熙帝准备第二次废黜尹仁的皇太子,但这一次,尹志标并没有像废掉皇太子时那样,为尹仁上诉求情。
因此,康熙皇帝对尹稚了解真相的行为非常满意。没有因为他和燕王殷仁关系密切而惩罚他,反而给了他五千两银子作为鼓励。
第二,尹志军没有想过直接参与争夺官职,而是努力编纂书籍。
如前文所述,此时的尹志军可以说是全心全意地投身于图书编撰事业,从而完全置身于政治斗争之外。同时,他不仅获得了康熙皇帝的赞誉,也在朝臣心中树立了非常正面的形象,这是一定的政治资本。
第三,在这一时期,尹稚与所有的王公都保持着非常和谐友好的关系。
虽然正是因为尹志军通过查办阎镇之案,把老大哥伊尹“送”进了宗仁府,也正是因为他积极帮助伊尹重新建立,按理说他应该是“八爷党”集团最可恨的“敌人”。然而,在这之后,尹稚很快就修复了同样的八阿哥伊尹。特别是和八爷党十四阿哥尹贵在一起,尹稚和他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以至于到了后期,尹贵被封为“大将军王”,带兵平定蒙古准噶尔部首领阿拉波坦的叛乱,尹稚都给了他很大的支持和帮助,使得尹稚本人在其他诸侯中有了非常好的人缘,同时也树立了自己的地位。
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雍正因其在“废太子”时期从明哲保身、置身事外到支持康熙和殷勇亲王的翻转表现,而受到“八爷党”诸侯的极度鄙视,以至于即位后仍普遍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由此可见雍正与康熙其他诸侯之间的紧张关系。
而正因为“九子夺嫡”期间的这种行为,雍正不仅对尹志军极为不满,甚至还有这种巨大的顾虑。
“九子夺嫡”期间,尹志军和雍正一样,被封为太子,生母是“四妃”之一,也协助康熙在朝做官,并没有人们所诟病的“政治污点”或“政治把柄”。从资历和资历来说,两人的条件相差无几。
在康熙皇帝的所有成年太子中,大哥尹稚和二哥尹稚,即被抛弃的太子,都被康熙圈子封杀了。按照“有私而无私”的法律传统,作为三弟的尹稚其实比雍正更具有法律理性上的优势。因此,从合法性的角度来看,尹志军的存在无疑是对雍正皇位的威胁。
同时,与雍正相比,尹稚与康熙帝其他皇子的关系更加友好和谐,这使得尹稚无论是自己坐上皇位,还是其他皇子登基,都得到了最好的结局,继续保持着极高的权力和地位。
也许在历史上,尹志军并不这么认为,也可能他只是真的没有“夺嫡”,但既然有这种“可能”,就必然会让多疑的雍正感到焦虑,这就注定了尹志军的悲剧结局。
雍正年间,他两次入狱,死于抑郁症。雍正登基后,立即开始攻击尹志军。虽然没有废掉太子的头衔,却被安排和十四阿哥尹贵一起镇守皇陵。这是为了剥夺他所有的权力和职责,把他从政治统治的中心转移出去,阻止他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而这仅仅是雍正对其打击的开始。
雍正二年(1724),尹稚之子洪圣被判有罪,进一步被雍正剥夺“太子”之位,废黜为游手好闲的宗室。雍正六年(1728),尹稚再次被雍正定罪受贿罪,由太子降为郡王,但在雍正八年(1730)又被重新封为太子。
然而,随着伊亲王黄宏的去世,也迎来了自己的末日。
同样是在雍正八年(1730),他被重新加冕太子才不到三个月。与雍正帝关系非常密切的黄宏发去世。后来,被庄尹璐等人弹劾,说他在黄宏的葬礼上“没有悲伤”。雍正与天禄之间的感情就更不用说了,本来就悲痛欲绝的天禄听说尹志军如此不敬对待天禄,怨恨之情溢于言表。
事实上,这已经是尹志军第二次因为黄宏发的事而得罪国王了。第一次是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在安得烈的生母张嘉实皇妃的葬礼上,尹志军因违反理发制度被康熙皇帝处罚。这一次,尹志军在黄宏发葬礼上的表现很差。雍正的新账旧账都算在一起,于是下令废掉尹志军的爵位,把他的家人一起囚禁在景山的永安阁。
就这样,雍正十年(1732),尹志军在紫禁城去世,享年5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