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可以坐在长凳上,脚自然下垂,这是南北朝以后从西方国家传来的。那时候叫左虎,左虎已经是唐代社会最常见的坐姿了。但是,在正式礼仪中,下跪还是必不可少的。直到宋代以后,左虎才真正取代了跪。
直坐就是我们所说的跪坐,换句话说就是坐在地板上。标准的席地而坐是指你需要将臀部放在脚踝上,保持上半身挺直,双手放在膝盖上。整个图像看起来是正确的,你的眼睛直视前方。在中国古代,大多数人在选择做的时候都会用这个姿势。现在日本还坐得正。
古人之所以选择这种最不舒服的姿势,主要是认为这样非常符合礼仪。在古代,尊卑和礼仪之分是他们最看重的东西。另一方面,我们知道古人的服装非常复杂,通常是一件外套和一条裙子。裙子的作用只能用来遮盖人体的关键部位。直到战国时期,我们才有了现在所说的裤子。那时候裤子还不发达,只有两条分开的裤腿,没有裤裆。所以穿的时候需要绑在腿上。如果古人席地而坐时没有选择下跪,可能就是赤身裸体了,只能选择下跪丢人。
因为坐着的时候,全身重量都倒在脚上,即使是经常跪坐的人都有了经验,腿也难免麻木。因为气血不畅,久坐可能会导致腿部积血,导致腿发青。严重的还会造成生命危险。例如,在清朝雍正年间,一位大臣因为在养心殿告诉皇帝消除疑虑后跪了太久而突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