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治疗是目前治疗淋巴水肿的基础。除了预防淋巴水肿的形成,治疗轻度淋巴水肿外,还是手术前后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1)保护患肢皮肤,防治皮肤感染: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方法,都必须指导患者保持皮肤卫生,精心护理。因为淋巴水肿的肢体抵抗力较低,容易因轻伤而继发感染。因此,需要经常用温和的消毒肥皂清洗患肢,洗脚后保持脚趾干燥,否则容易引起真菌感染和皮肤溃烂。天气干燥寒冷时,要注意保暖,经常涂抹药膏和面霜,保持皮肤湿润。发生感染时,应及时治疗,严格卧床,抬高患肢,使用抗真菌、抗链球菌药物,直至感染得到控制。
(2)间歇空气加压疗法:首先应用外部加压装置对患肢进行间歇加压,促使水肿消退;然后选择合适的弹力袜套或弹力绷带包裹肢体,保持挤压后水肿消退的疗效。避免手术过程中压力过大和组织损伤。欧美等国家普遍采用这种方法,国内广州等地也有进口加压装置出售。
(3)复合物理疗法(CPT):该方法最早由德国Foldi应用。治疗分为两个阶段。1阶段包括:①护肤;②手法按摩;③治疗性康复锻炼;(4)多层弹性绷带加压包扎。1阶段结束后,进入第二阶段,即使用低弹力绷带包扎肢体的维护阶段。按摩手法从肢体近端非水肿部位开始,然后由近及远离心按摩,逐渐过渡到四肢。治疗过程由医生、护士和理疗师共同完成。由于疗程长、费用高等因素,仅在个别国家使用,尚未普及。
(4)热敷包扎疗法:1964,最早应用于张根据中医原理。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能缩小患肢周长,对控制丹毒非常有效。停用后和其他非手术方法一样容易复发。
治疗时,将患肢放入烘干机的烘箱中,用远红外线和微波烘烤。烘箱内平均温度为80℃,65438±0h/d,疗程为65438±0,连续20次。治疗结束后,用弹性绷带包扎患肢,夜间松解绷带抬高患肢。
(5)药物治疗(化疗、药物治疗):
①苯并吡喃酮类药物:该类药物可增加淋巴水肿肢体组织液中巨噬细胞对蛋白质的降解速率,使大分子的蛋白质分解后被吸收入血液循环,组织内蛋白质浓度降低,使组织的胶体渗透压降低,有利于组织内水分的吸收,减轻肢体重量,缓解不适,增加皮肤的弹性,促进慢性炎症和纤维化刺激因素的消除。但单用该药效果并不理想,目前仅作为治疗淋巴水肿的辅助药物。
②抗生素:当肢体淋巴水肿并发急性炎症或真菌感染时,应使用相应的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Olszewski认为细菌感染是丝虫病淋巴水肿发病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原来认为的丝虫病淋巴水肿是由患肢和血液循环中的微丝蚴引起的。因此,丝虫病淋巴水肿患者除了在活动期使用抗微丝蚴药物外,还应定期用弱碱性或清水冲洗患肢,并配合应用抗生素和抗真菌乳膏。
(3)利尿剂:过去认为利尿剂可降低间质蛋白含量,对消除肢体水肿有一定作用,但现在发现利尿剂降低肢体含水量,增加组织间蛋白浓度,加速皮下纤维化进程,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弊大于利,所以目前很少使用利尿剂治疗淋巴水肿。
④其他:动脉内注射自体淋巴细胞增强免疫功能,应用透明质酸酶降解细胞外基质增生的纤维成分等。,其疗效尚不确定,需要进一步研究。Fyfe(1982)用肾上腺皮质酮淋巴内注射治疗原发性淋巴水肿18例,随访1 ~ 9个月,取得一定疗效。
外科疗法
(1)生理手术:这类手术是通过淋巴管或淋巴管与静脉之间的桥接,重建淋巴引流,穿越淋巴阻塞部位,从而改善和恢复肢体的淋巴引流。
①淋巴管成形术:早在1908年,Handley就在皮下埋丝线引流淋巴,但效果不佳。后来又用了橡胶管、硅胶管、塑料管、尼龙丝以及一些新的免疫力低下的移植物,但这些管子最终都被疤痕包围,无法改善淋巴回流。
②带蒂皮瓣移植:将正常组织移植到淋巴水肿肢体,通过正常组织的淋巴管引流水肿肢体的淋巴,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如利用皮肤、大网膜、小肠等组织作为带蒂皮瓣。但这些手术大多存在手术量大、并发症多、术后引流效果差的缺点,目前很少使用。
③淋巴管重建术:这种手术是修复堵塞或受损的淋巴管,包括淋巴管和淋巴结,以恢复肢体的淋巴回流。分为淋巴-静脉吻合术和淋巴-淋巴分流术两种。淋巴-静脉吻合术:适应症为原发性或继发性阻塞性淋巴水肿。据估计,术中至少可解剖2条具有自主收缩功能的淋巴管,患肢皮肤及淋巴管无急性炎症。淋巴管静脉吻合的显微外科方法可分为直接端端吻合、端侧吻合和套叠吻合。吻合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淋巴管的直径、数量和可供吻合的静脉而定,但必须保证吻合的质量。②淋巴-淋巴分流术:从健侧肢体上取一条功能性淋巴管作为桥梁,穿过阻塞部位。该手术的适应证为局部淋巴管阻断,远端淋巴管功能较好,原发性淋巴水肿较小,适合该手术。
(2)切除:
①全皮下切除术:此术由Charles于1 91 2首次报道,又称Charlcs术,适用于重度淋巴水肿肢体,即肢体明显增粗,皮肤角化粗糙甚至疣状增生,皮下组织纤维增生明显,变硬,难以恢复者。手术切除病变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创面覆盖中厚皮片。病变组织切除时,一定要彻底切除,移植的皮片要稍厚,伤口要完全止血。植皮时,创面凹陷部分可加褥式缝合,使植皮紧贴创面,尽量使植皮全部成活。该手术可减少创面瘢痕形成,有利于防止淋巴水肿复发。所有患者术后均有轻度水肿复发,应继续使用弹力支撑袜。此手术后可能出现淋巴瘘、长期伤口不愈合等并发症。部分病例术后植皮区出现过度增生性改变和慢性蜂窝组织炎,最后需要截肢。所以选择这种手术一定要慎重。
②皮瓣下皮下组织切除(改良Homans手术):与Charles手术相比,手术创伤小。手术前,病人应卧床,抬高患肢;65438+术前0 ~ 3天患肢应入院,用改良托马斯架在头上抬高;每天清洗患肢,术前使用一次抗生素。
操作方法:分两阶段进行,先中后外,大腿根部扎止血带。
A.下肢手术:胫骨平台后方1cm向上延伸至大腿,向下延伸至内踝后方。皮瓣约65438±0.5cm厚,前后翻转至腓骨矢状中心线。大腿和脚踝略少,皮瓣下的皮下组织都需要切除。胫骨骨膜去除皮下脂肪后,切开深筋膜便于解剖,注意不要损伤腓肠神经。脚踝皮瓣一般不到6厘米长。去除皮下脂肪后,多余的皮肤被去除。术后将引流管放置在后皮瓣的深层表面5天。用4号线间断缝合皮肤。术后患肢后方用夹板制动,抬高。术后第9天,用弹力袜支撑患肢,解除制动。11天后,患者可以在地上行走,患者行走前需要包扎。3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手术,在肢体外侧切断皮下组织和浅深筋膜,注意不要伤及腓神经。
b上肢手术:中间切口从肱骨远端延伸至肱骨内上髁,至上臂内侧和后侧。皮瓣厚约65438±0cm,剥离至前臂矢状中部。水肿肢体的皮下组织和深筋膜全部切除,内上髁附近不要损伤尺神经。去除多余的皮肤。必要时可松开止血带,手术可延伸至腋窝。放置引流管后缝合4号线皮肤。患肢制动抬高5天。术后3天可拔除引流管。术后治疗类似腿部手术。约65%患者术后肢体体积明显缩小,男性预后比女性差,原因不明。术后可能发生皮瓣缺血性坏死,术中注意皮肤厚度适中,紧贴肌肉,避免术后积血引起感染。所有患者术后均有轻度水肿复发,应继续使用弹力支撑袜。与所有其他外科手术相比,皮肤和皮下组织切除是治疗肢体淋巴水肿最可靠、持久、有效和简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