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是董仲舒在元光元年提出的,并在汉武帝时期开始实施。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君主专制,因此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的推崇,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两千多年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扩展数据:
拟议背景:
西汉初年,汉高祖嫌弃儒学,几乎切断了儒学的学术渊源。秦制后虽仍有博士制度,但博士人数少,只问官员,难以起到多大的文化传授作用。惠帝废除捧书法,复兴了诸子学说,其中儒道两家影响较大。
在学术思想发展的低潮期,道家黄老无为思想为汉初统治者所提倡,处于主导地位。各派思想家也乐得说黄老的话。文景时期,有由无为而有为,由道入儒的演变趋势。老秦伯《尚书》二十八路藏于其壁上,文帝宗随之。
此时博士达到70余人,杂家数百人,独尊儒术。儒家的书、诗、春秋、论语、孝经、孟子、尔雅里都有博士,其中诗里有三个博士,分别是齐、鲁、韩,春秋里有两个博士,分别是胡武生、董仲舒。这为汉武帝独尊儒术提供了条件。
汉武帝即位时,经过文景的统治,社会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随着地主阶级的壮大及其权力的扩大,进一步加强政治上和经济上的专制集权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
百度百科-罢黜百家,独尊儒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