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学习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有哪些成果?
钟山实验学校才真旺姆撰写的《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报告摘要: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如何学习的人。能够自主学习是21世纪对人的必然要求。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改革课堂教学,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具备以下七种学习能力,即自主预习、确定目标、交流学习、质疑解惑、知识总结、知识应用、自主评价的能力。一、问题提出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当今,我们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社会必然是一个学习型社会。自主学习是21世纪对人的必然要求。《学会生活》一书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如何学习的人。”江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也指出:“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要求。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如何学习的人。”教学生自主学习符合心理学的要求。皮亚杰说:“孩子是自变量,不是因变量。他不是外部客体的简单复制,而是主体与外部世界不断互动而构建的。”根据心理学家加涅和迈耶的学习理论,得出有效学习的内在条件是学习者要有积极加工知识的心理倾向。有主动链接新旧知识的愿望。“如果学习者没有学习的欲望和热情,新的学习就不会发生。这种学习者的主动加工倾向就是学习中的“自主性”。教学生自主学习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现代教育普遍认为,从学习过程来看,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而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选择的教育内容、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是受教育者学习和理解的对象,所以是学习过程的对象。学生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充分体现自己的主体地位。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近年来,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九五期间,福建省开展了中小学“导学-自主学习”教改实验,上海市育才中学开展了“八字教学法”实验,课堂教学重在“学”,本溪市明山区联合中小学开展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这些都是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关的研究。一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对我们的研究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不够深入,评价体系尚未形成,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具体化,需要我们继续研究。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对九五的研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但到目前为止,我们学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老师的教学方式都没有根本改变。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没有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没有老师,他们无法独立学习。从老师的角度来看,他们的教学行为仍然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课堂上仍然传承着“一本书,一堂课”的传统教学模式,普遍忽视了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因此,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鉴于上述认识,我们决定将“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作为我校十五期间的研究课题。二、《辞海》中对题目“自主”的定义是这样解释的:“我是自己的主人,不受别人支配,也不需要别人催促。我能及时主动,带一些有创意的活动。“中文字典里的解释是‘自己做决定’。“学”的广义概念是“经过一定的练习后发生的某种变化,这种变化是后天获得的,并能保持一定的时间。“狭义的概念是”指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我们研究的‘自主学习’中的‘学习’是指狭义的学习概念。研究者对“自主学习”的概念有不同的看法,但也有共同点。第一,大家都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二是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具有支配和控制学习的能力;第三,学生可以创造性地学习。这与专家研究自主学习应确立的三个发展目标是一致的:第一,学习的独立性;二是学习的主动性;第三是学习的创造性。我们对“自主学习”的理解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自主学习的对立面是以他人为中心的学习。自主学习和以他人为中心的学习的根本分水岭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否确立。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控制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自主预习、设定目标、交流学习、质疑解惑、知识总结、知识应用和自主评价的能力。本课题的研究是探索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操作方法。三、研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