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正前方最高处挂着一条横横幅,上面用大字写着“×××先生(或女士、老人、儿童)追悼会”,起到指明主题的作用。紧接着的下方是死者的遗像,一般用黑纱围着。很多灵堂都有一副主挽联,用来概括逝者一生的主要功绩或经历。它们悬挂在横卷的两侧,民间葬礼也在两侧悬挂亲友赠送的祭品。
3.写上送礼人的姓名和单位。这样的祭祀越多,越显得热闹和光荣,最能显示死者和丧亲者的社会地位。这种装饰意在使死者处于“受尊重的地位”,体现了中国丧葬文化中“死者为大”的原则。
4.乐队坐在灵堂右侧,占据次要位置,死者家属站在左侧较低的位置,以示对乐队的尊重。哀悼人群处于最低位置,北方哀悼死者。因为乐队是来帮忙办丧事的“外人”,应该受到尊重;同时,棺材的右侧可以视为棺材之上,家属的子女不能住在死者之上。
5.哀悼的最后一项是向死者遗体告别,向家属表示慰问。悼念人群会从右侧(即上位)穿过灵柩,分别向家属表示哀悼。如果家属站在右边,那么哀悼的人群就会从较低的位置穿过棺材,这是不尊重的。所以在民间丧葬的悼念仪式中,最后一项是“亲友绕棺”,都是从右边进,再从左边出,即从上层进,从下层出。
扩展数据?
灵堂是人们为悼念死者而设立的大厅。灵堂正中有灵柩,前有牌位、香案、蜡烛、三祭和供品,两侧是鲜花和花篮,后面挂着悼念死者的条幅,前侧有乐队和送葬者演奏哀乐。
在古代,人们相信灵魂是不朽的。他们认为死亡只是灵魂摆脱了肉体的束缚,必须有个落脚的地方。后来灵堂出现了。人去世后,在殡仪馆门口搭建丧棚,或在大厅设立灵堂,让逝者的灵魂安息,也是亲友悼念逝者的场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灵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