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运预测

如何评价斯大林?

毕竟1,000个读者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斯大林的评价必然大相径庭。比如被斯大林打击过的人,必然对他恨之入骨。

从今天俄罗斯自上而下对斯大林的记忆来看,斯大林是正面的,是俄罗斯人民眼中的英雄,甚至是伟人。不久前,普京甚至称斯大林为“俄罗斯之父”。

那么,这位“俄罗斯之父”应该说些什么呢?史认为应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意志坚强

“斯大林”在俄语中的意思是“钢铁之躯”,15岁参加革命的坚强战士。他七次被捕,六次流放,五次逃亡。然而即便如此,斯大林也从未退缩,最终成为列宁强有力的臂膀。

斯大林作为铁人,在1924年列宁逝世后,以钢铁般的意志带着苏联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

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仅用10年就完成了西方国家用了几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道路,基本实现了苏联的工业化,为后来消灭法西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苏联送上了超级大国的神坛。

斯大林钢铁意志最经典的体现就是1941年莫斯科保卫战。

由于大清洗运动对苏联党政军系统的巨大冲击,苏联在面对纳粹德国的闪电战时措手不及,一泻千里。仅仅四个月,苏联就损失了300多万军队,1.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1.4多万人口,无数的武器装备损失。到1941年9月底,苏联已经到了灭亡的边缘。

当敌人近在咫尺时,在专列前踱步许久的斯大林获得了朱可夫的信任,决定与莫斯科生死与共。

更令世界震惊的是,斯大林于10月7日在红场举行阅兵式,纪念十月革命胜利24周年,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军民的抗战士气,为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可以说,正是因为斯大林钢铁般的意志,苏联最终让德国人在莫斯科面前栽了跟头,苏联避免了亡国灭种的可怕结局。

2、理性务实

作为一个鞋匠和农奴的儿子,斯大林的背景并不高,但他也有理性务实的优良传统。

成为列宁的得力助手之一,说明斯大林的工作能力和态度无可挑剔。但相对于立志掀起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斯大林始终有自己的理论。

列宁认为,十月革命后,应该支持全世界大中民族独立,建立自己的苏维埃政权,然后和俄国一起组成苏联,以达到红旗传遍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取得世界胜利的革命目的。

但是,斯大林是不可否认的,尤其是在1919年苏联战争失利,向西欧输出无产阶级革命的努力失败之后,有过惨痛经验教训的斯大林意识到,要有一个强大的俄罗斯,才有一个强大的苏联。

1924年,列宁去世,斯大林逐渐成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开始放弃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工业化建设。对于无法通过殖民掠夺积累资本的国家,斯大林在全国推行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成为工业强国,经济实力在1937年达到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3.眼光高

作为格鲁吉亚人,斯大林是“大俄罗斯”主义的忠实粉丝。这种狂热体现在组建苏联的模式上。斯大林打破了所有与会国地位平等的常态,采取了俄罗斯优先的原则,即把地位平等的与会国视为俄罗斯的“省”或“州”,把苏联变成了一个大俄罗斯。

此举是对列宁建立苏联初衷的彻底抛弃,但对于维护苏联的“统一”,抵御国际势力的威胁,特别是德国的侵略,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今天的俄罗斯人民比列宁更怀念斯大林。

虽然背叛了列宁的很多理念,但是斯大林的全世界插红旗的梦想和列宁是一样的,他也一直在努力。但是二战的爆发掩盖了苏联无产阶级革命输出的实质,苏联得以利用其战胜国的地位对战败国进行疯狂的报复和掠夺。

与资本主义阵营并驾齐驱成为超级大国的苏联除了建立共产主义阵营,还野蛮掠夺其他国家,比如德国的科技人才,帮助苏联迅速获得了原子弹等先进技术。德国和日本的工业装备极大地丰富了苏联的工业化水平。

除了对人才和工业设备的疯狂掠夺,斯大林在二战后期对土地的渴望是难以战胜的,包括东方的战胜国。

除了苏德战争前斯大林对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的疯狂掠夺,苏联在远东的扩张从未停止。1944年,图瓦共和国,即唐努梁海,“自愿”加入俄罗斯联邦,成为苏联的一部分。1945年8月4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前一天,斯大林和南京国民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从法律形式上确立了蒙古的分裂。到目前为止,这个伟大的东方国家的北部处于极大的威胁之中。

按照斯大林对蒋经国的说法,他之所以坚持分离蒙古,根本原因是他已经意识到东方大国必然会复兴,苏联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也会受到致命威胁。

从今天两国的发展来看,斯大林是对的,但是东方大国付出了太多。

4.无情的

斯大林钢铁般意志的背后,是六亲不认的冷酷无情。

为了巩固权力,列宁去世后,斯大林开始了一系列旨在加强个人专制的行动,培养了令苏联闻风丧胆的贾戈达、埃佐夫、贝利亚。

从1934开始,苏联党政军机关开始掀起前所未有的“大清洗”运动,无数优秀精英被处决,苏联上层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换血。

从今天来看,大清洗运动是在苏联国际形势始终异常严峻,尤其是法西斯势力抬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岌岌可危的背景下出现的。但却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损失了党政军无数优秀人才,致使苏联在苏德战争前期就崩溃千里。

当然,对于斯大林来说,残余的反对派和列宁时期的老近卫军被一扫而空,斯大林的威望空前加强。对于苏德战争的最后胜利来说,客观上是乌云背后有一线希望。

斯大林除了加强专制,还集中所有资源为工业化铺路,即使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饥荒,为的是尽快强大苏联,为后来的反法西斯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输出创造物质条件。

一直以来,苏联都在用粮食换取欧洲国家的先进装备。乌克兰作为欧洲的粮仓,自然责任重大。

但是当饥荒年出现,粮食生产捉襟见肘的时候,苏联反而增加了粮食生产指标,导致乌克兰从1932发生了可怕的饥荒,造成了至少315000人死亡,而当时的粮食出口量仍然在增加。

可以说,苏联就是在这样无情的* * *领导下,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跃升为一个强大的超级大国。

5.不称职

人才的惨淡对一个国家绝对是致命的。虽然苏联在二战后掠夺了大量优秀的外国人才,但斯大林造成的用人制度腐败从根本上阻碍了优秀人才的涌现,最终使苏联陷入解体状态。

为了巩固专制,斯大林需要一个得力干将,而斯大林的用人原则是“恐惧+强权”,他养活了一大批文化程度低、心狠手辣的人。

大清洗运动作为斯大林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也是斯大林用人模式的典型体现。通过前所未有的质量淘汰,大量优秀人才被彻底埋没,无德无才的人层出不穷。

斯大林还改变了列宁时期的最低工资制度,扩大了列宁城区的专用食堂制度。苏联后期大到不能倒的特权阶级在斯大林时期开始形成,这种无能的雇佣制度也造成了苏联阶级前所未有的固化。如果说建立之时就能看到苏联的崩溃,雇佣制度的畸形才是最主要的灾难。

但在斯大林的生涯中,也留下了知人善任的辉煌案例。作为苏联最高统帅和苏联元帅,斯大林的军事指挥能力并不突出。1941八月基辅的惨败足以说明这一点。

难能可贵的是,斯大林能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满怀信心地将军事指挥权交给朱可夫,这是苏联取得莫斯科会战胜利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作为苏联的缔造者之一,斯大林是苏联成功崛起的关键因素。但是,俗话说“成则萧何败也萧何。”斯大林的内外政策也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

  • 如何评价斯大林?
  • 多功能插座标准多功能插座选择方法
  • 告我四人篮球战术!谢谢你
  • 短发女生夏天怎么扎头发?有哪些小脸的发型推荐?
  • 帮我解个八字
  • 带微笑的队名霸气十足。注意名字的阴阳元素?
  • 帮忙翻译成现代汉语
  • 八字金木水配
  • 《去过日本的人》的命运分析:日本人的生命本质
  • 对联中的平线怎么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