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专业的信息宣传团队,作为新闻信息预警、收集、整理、推广、传播的权威部门或平台。把自己的工作放在上级单位的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和定位,准确把握报道方向,在思想上和传播方向上与上级单位保持同步,确保自己兢兢业业。
根据部门人员比例,按月、按主题制定宣传任务,每月打造一个主题的宣传品牌。比如,对精准扶贫、大学习、改革开放40周年等主题进行统筹安排,始终保持政治敏感性和行业鉴别力,注重正面宣传,把握各大媒体舆论导向要求,保持整个队伍的团结稳定。
坚持宣传报道纳入日常会议、各部门参与,使舆论导向成为推进重点工作的关键环节。规范发布流程,确保宣传报告发布前,宣传团队了解政策背景,不偏离大方向。把日常工作的重点难点作为宣传报道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一起部署,一起落实。
2、把握受众,贴近热点激发思想共鸣。
坚持新闻来源于生活和实践的原则,把握报道内容贴近群众路线的原则。抓住受众关注的重点问题,充分体现宣传报道的价值。
在信息报道中,要回答好“为了什么”、“讲什么”、“如何讲好”三个问题,准确把握内容的关键点,激发思想共鸣,以受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进行传播和延伸,提高舆论报道的影响力、传播力和引导力。
坚持拓展发行渠道,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敢于占领互联网新阵地,善于运用“静态文字+动态视频”、“线下投放+线上推广”的综合立体工作法,使宣传者的思想意识更加现代化。学会用生动的表情与观众沟通互动,配合不同的媒体属性,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传播正能量,引起共鸣。
3、内容准确,增强宣传报道的公信力。
新闻报道的发布应当坚持预警、快速反应、透明报道的原则,确保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新闻工作者要敢讲真话,讲真话,新闻语言要朴实、通俗、通俗。如果报告是对事件的前瞻性预测,需要对隐藏的或潜在的苗头进行筛选分析,必须有大量的事实或数据支持;如果事件已经发生,就要在事实的基础上,放在一个整体的或者更宏观的角度,来呈现对事件更典型、更深入、更全面的描述。
记者需要负责什么:
1,经常主动向新闻单位反映情况,提供举报线索;
2、及时了解当地部门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为新闻机构撰写新闻稿件或内部资料;
3.了解周围群众对新闻报道的意见和要求,充当新闻单位与读者之间的桥梁,收集读者反馈信息,组织报纸阅读和评价,协助报社做好发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