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湿的夏天更容易加重体内的湿气,所以湿人们现在都很忙,各种祛湿茶、祛湿贴也在加紧吆喝。很多年前,我们也暗恋过红豆煮大麦。结果我们被一个北中医主任骂了:你不看看你的体质?又冷又湿,你在干什么?!
“湿”这个字是用来组合词语的,即寒湿、风湿、暑湿、湿热、湿冷、淋漓...,而体内存在的湿气主要分为湿热、寒湿两大阵营,有的人两者兼而有之。他们的症状不同,治疗方法自然也不同。
一般来说,湿热多与饮食有关。总之,吃得太好,肥甘油腻,寒凉不忌讳,又喜欢多喝几口,会伤脾胃,使湿气不能运化,久之湿转热。其他原因和心情不好,环境潮湿有关。
至于寒湿,有外感之邪,寒湿之邪来自外,内生之邪,脾肾阳虚导致寒湿凝滞。
全湿了。你怎么能看出区别呢?可以先看看舌头。虽然舌苔挺厚,但是仔细看还是有区别的。湿热舌苔黄,舌体红。寒湿舌边一圈齿痕重,舌苔白,舌体白。
其次,看便便。虽然两者都容易拉肚子,但是湿热的人往往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拉肚子的时候速度极快。他们不拉肚子的时候,便便更粘厕所。而寒湿的人,如果吃了凉的东西,一吃油腻就会拉,胃会觉得冷。
除了大便,湿热的人和寒湿的人尿液也不一样。湿热的人尿液发黄,气味大,寒湿的人尿液看起来清澈,没有气味,但是晚上容易起。
然后就是看脸了。一个人看起来油腻,很可能是湿热之人。他的头发一天不洗就会油油的,脸上会油光发亮,长满痘痘。而且冷湿的人容易长斑,脸色苍白冰冷。
如果是女生,湿热和寒湿在白带上的表现也大不相同。湿热的女生,往往白带黄,白带稠,味大。寒湿少女白带清稀无味。有个朋友曾经说过,就像水一样。
有人说体内的湿气和南方的天气很像。湿热的人感觉是南方的夏天,冷湿的人是被魔法袭击的南方的冬天。
无论是寒冷还是潮湿,即使是夏天,也要少吃寒凉油腻的东西,让脾脏的负担变小;另外,运动,无论寒热,运动都是不可替代的祛湿好方法。夏天不适合剧烈运动,但总是要快走,慢跑才能看到汗。
然后就是空调,主要讲湿热。冷湿的人经常少用空调,湿热的人恨不能开到16度!不能正常出汗已经成为现在很多人的一大困扰。毛孔失业,湿气更不愿意出门。
“脉象缓润,但体不热,口不渴,水清,身痛重,或手足酸痛,属寒湿,宜分渗温中,凌薇汤加炮制生姜、木瓜、附子,亦难除。”尽量不要吃冷食。苦瓜和西瓜虽然是季节性的,但也要适量食用。多吃羊肉、牛肉、山药、茯苓等温性食物。做菜的时候,不妨多用陈皮、桂皮、花椒。还可以吃姜、蒜、辣椒等辛辣食物,帮助驱寒。另外,少喝葡萄酒,尤其是冰啤酒。
我们小腿后面,有一个承山穴,一定要知道。在足太阳的膀胱经上,承山穴是全压穴,也是最佳除湿穴。如果人身体湿漉漉的,按承山穴是酸酸的,但一会儿会觉得热,精神会好起来。你不妨每天按一次,几分钟。
如果还有空闲的时间,可以从三阴交穴一直按摩到阴陵泉,这样可以健脾,健脾胃,体内的运化就正常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