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来说,就一句话,就是养成好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将使你受益终生。?积丝成寸,积寸成尺,一寸一寸,步步成马。?这句话虽然简单,却也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教育应该从小开始。同样,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也要从小开始。如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显然需要时间、精力、耐心以及细心的观察和练习。
行为准则的养成教育,需要我们多观察,少聚焦,多实践。在我们班的日常生活中,学生的卫生习惯不容乐观,教室环境堪忧。所以这学期我们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重点是卫生习惯的养成和班级卫生环境的维护。
从细节入手,通过对班级存在的一些健康问题的解读,启发学生思考,以班级为家;逐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逐步做到班里人人干净卫生的氛围。
教育目标:
1.认知目标:
学生知道什么是良好的卫生习惯。
学生们知道他们需要做什么来保持教室干净。
学生明确班级是全班的集体,应该共同为班级创造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做出贡献。
2.行为目标:
学生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共同保持班级整洁有序。
3.情感目标:
学生要树立一定的规章制度意识,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1.全班动员,全体同学一起出谋划策,收集材料,为集体和小组讨论提供基础。
(1)通过班级日志,同学观察,照片收集,收集同学讲卫生,破坏班级卫生环境的现象。
(2)学生每天回顾并记录参与保洁和值班工作的经历。
2.环境布局
教学过程:
首先,聚焦你、我、他,引入主题
1,范围圈定在班级教室卫生部分,图为环境卫生良好。
2、出示班级日志,表彰积极参加班级卫生劳动和维护的学生,并树立榜样。
设计意图:卫生有两个方面: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通过正面宣传,引入主题。引导学生关注班级和学校的人和事,明确保持班级卫生的重要性,以班级同学为中心,树立身边的榜样。
二,课堂的实践层面
1,短片和图片展示,展现班内事务(课间教室内凌乱的环境;一些学生正忙着布置课堂环境。
2.师生讨论:班级卫生维护事务谁来承担?
目前谁负责班级卫生的维护?
设计意图:通过班里的日常事件,带领学生从观察者的角度评价和讨论班级卫生是否属于部分学生。内务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维护班级卫生环境的责任。
三、我对班级卫生责任了解多少,又能承担多少?
1,讨论:明确班级卫生事务是什么,并进行细分。
2.做个测试:你是一个讲卫生爱卫生的人吗?
3.讨论:如何结合班级卫生事务做一个规范卫生的人?
认领班级卫生事务,全班同学进一步明确各自在班里的责任。
设计意图:进一步明确班级中的各种卫生责任,通过测试激发学生的自省意识,明确自己在维护班级卫生中的责任,在班级中承担部分责任。
第四,总结拓展
1,老师指出班级是全体学生共同的生活环境,需要共同维护和建设,共同总结。
2.通过在教室和班级日志中展示绿色天鹅绒板,对学生参与班级卫生事务的反馈也被用作一种激励机制。
设计意图:一堂班会课的教育不应该局限于40分钟的课,还应该看到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在随后的班级事务和活动中,规范意识的培养和健康观念的深化将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