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记录。孝传
刘恒登基时对英雄们的奖赏让一些人感到不满。事实上,最尴尬的不是李记,而是刘璋的兄弟们。年轻人的野心总是很大的,两兄弟为刘的天下光复而战。没想到被一帮老狐狸占了便宜。而且,他的大哥刘翔不久就英年早逝了。充其量,他很生气。
而且太生气的事情还在不断的来。既然吕氏家族灭亡了,那么他们在强盛时侵占的他国土地也应该物归原主。齐国收复的土地是城阳,用它来贿赂以保全自己的性命。于是第二年,刘恒拍着脑袋说:“让刘璋做‘城阳王’!用对方原来的土地来迁就人家的感情,才是真的“正宗”。
然而刘璋在做城阳王的第二年就去世了,年仅23岁。而且他之前身体一直很好,用“国防体”来形容也不为过。这种早死充其量只能说他不愧是齐王刘向的弟弟,他受不了。
两个哥哥的英年早逝,引起了刘兴菊的警觉。对了,他当时已经是济北之王了。从这个国名可以看出,它和城阳一样,都是吕氏家族归还的土地。
汉代冀北国的地理位置
刘兴菊觉得刘恒在迫害自己。最后趁着匈奴入侵,举起了反旗。结果立刻遭到老将柴武的讨伐。柴武其实是老熟人,是建国144功臣之一。当年我杀了韩王信。年轻的刘星举的对手在哪里?很快被打败并被俘。刘兴举知道自己不会有好下场,于是自杀了。刘恒赦免了其他人的罪行。
应该说齐国刘氏兄弟事件并不是孤立的。事实上,就在登基后不久,宰相周波和陈平就已经向刘恒学习了。
那是在法庭上的一天。刘恒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问周波:“全世界每年有多少起案件被判决?”周波回答说他不知道。又问:“国库每年的收支是多少?”周波仍然不知道。其实这也难怪。他是文盲。我从来没想过这些问题。我万万没有想到皇帝会这样问自己,我急得汗流浃背。
于是刘恒转过头,问了陈平同样的问题。陈平值得拥有许多技巧。工作人员说,“这些人有他们自己的主管。”刘恒接着问,“那么谁是负责人?”陈平回答说:“你去问丁伟吧。收支之事,问小米内部历史。”刘恒问:“这些都是管的,那你管什么?”
这句话很犀利,但陈平还是胸有成竹地说道,“是管理部长们!如果陛下不知道哪位大臣有能力,那是丞相的责任。宰相的职能是协助皇帝理顺天地关系,制定各种发展措施。对外要搞好外交关系,对内要加强人民的凝聚力,使文武百官都能胜任。”
这句话一出,刘恒举双手赞同。周波也说服了他的老同事。
但这实际上只是开始。没过多久就有人找周波谈话:“你消灭了朱禄,做了一代帝王,对天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你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生活在特权地位,处于被宠信的顶点。但时间久了,灾难就向你袭来。”周波细一想,果然很害怕。他的能力是凭直觉行事,他对此很有把握。经过上次的“考试”,我感觉自己真的陷入危险了。你为什么不辞职自救呢?结果,刘恒很快就批准了。所以让陈平单独当首相吧。
陈平的智商并不比张亮低,更难得的是他没有野心。在他死后,英雄集团的智商一直没有达到它的高度。
然而,陈平的健康状况没有他好。仅仅一年后,陈平去世了。因此,周波被刘恒邀请回来担任首相。但十个多月后,刘恒对周波说:“在这段时间里,我要求王子们回到他们的封地,但他们中的许多人没有这样做。总理,您是我的重要大臣,应该为他们树立榜样。”
周波立刻明白皇帝不再需要他们了。
当然,从建国到现在,皇帝换了三次,已经老了。人再留在京城就不放心了,怕有一天创造出“赤手空拳的北军”。
在试图了解真相后,周波只能光荣退休。第一,他就是这个意思。第二,他明白了。不是陆家的人。他好多了,心思也更细腻了。想强行发挥余热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于是周波回到了他的封地绛县,也就是现在的陕西。做一个老实的本地有钱人。
但他很快发现,情况比之前想象的要糟糕得多。因为工作队经常下乡。哦,当时地方长官去基层视察。
在他们到达之前,周波一定收到了一些消息。明知巡视组会对他不利。这让他终于害怕了。所以他们在家里都穿盔甲,让家人也拿着武器,见到检查人员也不会放下。
即使在复员之后,周波仍然无法逃脱这场政治风暴。
结果,不出两天,一封检举信就放在了刘恒的办公桌上。它说,周波隐藏武器,招募军队,并试图叛乱。刘恒当然不会犹豫。大笔一挥,三朝元老、中兴英雄周老先生锒铛入狱。
其实按常规,我们再也见不到老周走出监狱大门了。不过还好,就在这时,一个皇帝惹不起的人出招了。她是皇帝的母亲,姬伯,已经升级为皇太后。
当刘恒下班回家时,瘦弱的王太后怒目而视地拦住了他。“周先生是造反派吗?”他怒喝道。当时作为上尉,掌握国家军事,不造反。退役后他怎么会造反?"
刘恒赶紧说:“误会,都是误会,孩子马上安排放人。”
最后,周波被放了出来,感叹道:“我在官场几十年,现在才知道典狱长的威望!”
事实上,他怎么会不知道呢?只是小号手周波早就去世了。
事实上,这位瘦弱的太后并没有白白帮助周波。因为周波动用了她所有的财产来说服她的弟弟,皇帝的叔叔赵波。
刘恒这个叔叔,现在已经是红极一时的人物了。作为皇叔,谁不想巴结?好在赵波情商智商够高,知道高处不胜寒。所以你的一言一行都很谨慎。他拯救周波并不纯粹是为了私利。事实上,如果刘恒真的逼死了周波,后人肯定会把他当成白眼狼,不管他是不是皇帝。
历代的“国民大叔”一般都不算好人,事实是“高处不胜寒”。
但就是这么聪明清醒的人,几年后还是发生了一些事情。
原来,像其他部长一样,赵波有许多亲戚。当了太子叔,家里人更是嚣张跋扈,自觉高人一等。人一旦骄傲了,就容易得意忘形,做一些坏事。尽管赵波本人非常谨慎,但他无法约束所有的人。最后,他的一个密友犯了重罪。
影响很大,结果派人去调查。覆水难收。移交人员可能不是赵波的错。因为按照汉朝的法律,很容易牵连和财产。总之,权衡利弊之后,他决定保护那个人(被老百姓说是他侄子,叫“伯贵”)。所以和调查人员发生了冲突。结果很可悲。我舅舅能量太大,不小心杀了人。
这是故事的结尾。刘恒决定让我叔叔自杀。这里必须澄清一点,在汉代,自杀和行刑有很大的区别。如果你被处决,你将是一个罪人,你的家人将受到牵连。死前会被残暴的官员折磨,丢尽脸面和尊严。相比之下,自杀是一种“自我负责”的荣誉死亡,生者不会受到影响,死者的名誉也会得到保障。在汉朝的神话中,甚至认为这样死去的人只是换了一份工作——从人间到地狱。所以,当刘兴举知道自己会死的时候,就采取了这样的方法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虽然一脉相承,但汉代人对地狱的看法与后世还是有很大不同。
但是自杀,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意识。总的来说,不能强求。胁迫不是自杀。但是赵波的意识仍然不够,他只是不想自杀。
他能做到,恒也是如此。一声令下,文武官员每三天去皇叔家办丧事,生者拜为死者。你觉得羞耻吗?这样,赵波明白,如果他还活着,他将是“无耻的”,这将比死亡更糟糕。最后自杀了。
相比之下,刘恒对他的另一个亲信张武也有类似的做法。幸好相比之下,张武没有杀人,只是受贿。被发现后,刘恒说:“我知道你。你的财务状况很糟糕。”所以他给了张武一大笔钱。让张武觉得无地自容。他也知道再贪就“不要脸”了。翻开新的一页。
但相对而言,的同父异母兄弟,淮南人昌,就没那么幸运了。
说起刘长来,还有很多故事。他的诞生与一个令人震惊的案件息息相关,那就是“关高事件”。
事情还得从建国时刘邦北伐匈奴说起。当时刘邦回长安,北过赵。这是他的新女婿王召张敖的地盘。
对于岳父和顶头上司的到来,张傲自然给予了隆重的欢迎。除了举办盛大的酒席,还送给公公一个美女。女孩的名字早已不为人知,只是因为她是赵人,所以她姓“赵”,后人都称她为“”。
虽然出身卑微,但这并不影响赵霁的长相。刘邦对女婿的安排很满意,和赵霁玩得很开心,“你是水,我是鱼”。
然而这却惹怒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当时的赵国。
被称为“汉朝第一硬汉”的关高
事实上,我们对此无能为力。关高受封建思想毒害太深,看不清时局。他认为他的君主赵王与皇帝的关系应该是过去诸侯与周皇帝的关系。刘邦的天子精神在他眼里变得粗鲁了。所以为了显示我心中所谓的“正义”。他实际上组织了一次暗杀行动。
不得不说,刘邦能够当皇帝,确实有几把刷子。在暗杀实施之前,他就察觉到了,并及时改变了休息地点,使得暗杀彻底空虚。当然,事后他声称这是一种神秘的感应。
关高的计划不仅失败了,后来也暴露了。赵的亲属,如张奥、,都被逮捕,并分别审判,发誓要根除反革命团伙。
审判开始了,矛头直指赵国最高领袖张敖。与关高的死无关,项目一度陷入僵局。这时,“聪明”的项目人员眼前一亮:“不是有赵霁吗?她一定知道内情,一个女人绝对可以不打自破!”
但是赵霁哭着说她与此事无关。而且,被刘邦幸运后,她怀孕了,不要抱她。这让专案组大惑不解,向刘邦请示。而刘邦生气了,批示是:别管了。专案组大着胆子抓人。
赵霁被捕后,她的家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想尽各种办法救人。最后,他们居然找到了欣赏的方法。赵霁的弟弟赵贺把一切都给了他的家人,所以请小心食用。一定要让吕后释放他的妹妹。
等一下。你让吕后去救刘邦的情妇。真的是图森的图。世界不是你想的那样。
因此,申时在吕后面前什么也没说就善意地收了赵建的钱。
这件事最后的结果是,赵霁一个弱女子在监狱里天天打电话,无效。虽然专案组为了她真的很宽大。但是女人是脆弱的。赵霁在生下儿子后自杀了。
赵霁只是一个可怜的女人。
到了这个时候,有些人不得不向领导汇报,刘邦也后悔了。吕后知道赵霁。也许是因为同病相怜,她隐居起来,收养了一个名叫常陆的孩子。就这样,常陆在吕后的保护下成长起来。对了,关高最后也没把张傲牵连进去,刘邦不得不夸他:“硬汉!”我本想放他走,但关高也自杀了,以表达自己心中对正道的坚持。他的牺牲没有白费,以至于张傲虽然被废黜了皇位,但很快又当上了齐桓公。
小常陆经历了这种不幸的人生经历,当然不会把父亲刘邦和养母吕后当成敌人。他讨厌吃它。常陆等啊等,终于等到他长大成为一个强壮的男人。陆家全军覆没,他也失势了。
文帝第三年的一天,常陆去泌阳的后官府看望他。对方不知道灾难要来了,傻乎乎地出去迎接皇弟。没想到,常陆伸手从袖口里掏出一根大铁椎,给了他一拳。当老沈氏被打倒在地,常陆让他的随从杀了他。
年轻的常陆
现在发生这种事绝对违法。但在崇尚孝道的汉朝,为母报仇的行为是政府提倡的。加上刘长本与刘恒关系密切,他通常被称为刘恒的大哥。最后,他被判无罪。
看起来是兄弟情,但用不了多久就变了。你想想,申时怎么会是太子之一呢?这种人说杀就杀,之后屁都没有。世界上谁不怕常陆?所以常陆变得越来越勇敢。过了几年,有人报告说常陆要造反,同谋是柴武的儿子柴岐。
根据历史记载,刘恒非常关心他的家庭,所以他不忍心处死常陆。他只是把他送走,只是为了警告他。我没想到常陆忍受不了愤怒而自杀了。这让刘恒非常难过。于是常陆的儿子刘安被立为王,这就是淮南的产业。老二刘波得了原长沙之地,成了衡山王,老三刘慈成了庐江王。终于给了常陆一个交代。
仔细看看刘恒的人生轨迹,可能会给人一种他的手段太狠毒的感觉。杀了自己的叔叔、哥哥和侄子。差点杀了他的恩人刘波。但是后人为什么不说刘恒滥杀无辜,并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呢?这是因为刘恒强迫这些人死是有原因的。每个人都处在权力的巅峰,都会发生一些变化。是句老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像周波、赵波、常陆这样的高官,难免会有一些亲属利用他们的名义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如果他自己不是这么注重细节的人,结果肯定不干净。小意义上是连带责任,大意义上是联盟。
现在汉朝进入了一个以官员为治国主体的时代。即使是以周波为代表的开国元勋,也无法与逐渐完善的制度相抗衡。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人,无论是谁,都不会有好下场。俗话说“高处不胜寒。”皇帝从刘恒开始明白这个道理。部长们仍然有很多需要理解的地方。没关系,以后的事情会让他们以惨痛的代价明白的。可以肯定的是,刘江山中英雄群体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周波实际上只是无数面临问题的人之一。要知道,公侯只是英雄团的顶点,还有二十个贵族下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些人享受了政府20多年的优惠待遇。是时候吐出来了。否则,政府如何为新来的人安排名额呢?
成人常陆
正如昌松当年在渭水桥上对周波说的,王者无私。一个真正的王者,一定要大公无私,把一切都当成一条狗,这样一碗水端平,大家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
事实上,无论是刘兴居、常陆,还是周波和赵波,他们的罪行都有一定的原因,并不都是他们自己的责任。但是刘恒作为皇帝,必须让别人感到“无私”。否则很容易造成事故。
例如,赵波的罪行并不重要。也算是对侄子的“忠诚”。但是他的身份太特殊了。作为外戚,很容易踩到“白马联盟”的红线。以周波为代表的英雄群体也对皇权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当然,不能说刘恒完全无私,但他做到了极致。其实中国历史上做得比他好的皇帝真的很少。而这,当然不是杀几个皇族就能做到的。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下次再来说说他的治国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