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孩子食物堆积的四个步骤
闻一闻呼吸。正常孩子呼吸或说话时,嘴里没有异味;积食孩子的口气是酸的,因为食物在胃里腐烂发酸,产生一股腐臭的酸味。
看舌头。正常儿童舌质淡红润泽,舌体柔韧,舌苔薄白,舌面中部和根部略厚。积食的孩子舌苔会变厚,甚至形成粉苔,即舌面覆盖着像白粉一样厚腻的白苔。
看大便正常儿童大便颜色黄,质地软,呈圆柱形或条状,每日排便1~2次或隔日排便1次,排便顺畅,无未消化食物;积食的孩子一般三五天不便便或稀便,或大便酸稀,有时可见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检查睡眠。儿童比成人睡眠时间长。一般情况下,孩子入睡时,眼皮是闭着的,安静而柔软;积食的孩子会出现“睡觉露眼”的现象,夜间可能会伴有烦躁、哭闹或呕吐等症状。
菠萝蜜可以减轻脾胃负担,缓解积食。
从营养角度来说,菠萝蜜富含蛋白酶,可以帮助分解宝宝胃里的食物,减轻脾胃运化的负担。菠萝蜜口感松脆,富含纤维素。容易积食的宝宝可以在消化良好的情况下适量吃菠萝蜜,可以减少积食的频率,适当锻炼肠胃功能。
宝宝不思饮食,与外界环境湿热、宝宝体内水分有关。这种情况下,适当吃一些菠萝蜜,可以让湿气所困之气发挥作用,唤醒宝宝的脾胃。事实上,闻菠萝蜜的特殊气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宝宝开胃。
按压这四个穴位,缓解宝宝的食物堆积
按压中脘、内庭、舒天、内关等穴位,可缓解食积腹胀,具有清热降浊、理气宽中、行气解郁的功效。
取穴:中脘,位于上腹部,前正线上,脐上4寸;内腔位于第二和第三脚趾之间脚趾缝的上端;舒天,位于腹部的横向脐,距前中线2英寸;内关,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向上约3指宽,与额内关相对。
具体方法:每次按摩各穴位3~5分钟,以局部酸痛为佳。
推荐两个健脾养胃的食疗方子
①茯苓粥
材料:茯苓15g,粳米或大米50g。
做法:将食材放入锅中,加入约3碗水,转小火煮至粥水软烂。1周1~2次。
功效:生津养阴,消食健脾。
②小儿健脾方
材料:太子参6克,白术8克,莲子芯5克,陈皮1克。
做法:将食材放入锅中,加入2碗左右的水,转小火煎至半碗即可。每周1次。
功效:健脾和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