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层和下层
第一部分必须以连音结束,第二部分应该是平的。这和韵中对句的规律是一致的。因为安静的结尾就等于短暂的停顿,而安静的结尾就是告诉读者这句话结束了。韵和诗都是平的,所以上句一定要平,下句一定要平。这是格律的要求,也是对仗的规则。
2.相对平坦和水平
上联和下联的对应位置要平整。比如说。第一部分是“山野满文艺味”,平仄是“平仄”,所以第二部分是“平仄”,这里“读”是入声,声音是平仄。“存”是一个多音字。这里读“存儿声”是平调,意思是“聚集”。
“成”也是一个多音字。这里读“邓四声”是连音,是“澄清”的意思。第一个字“山”和格律诗一样平,一样齐。所以“山满文气,湖清意清”是完全符合平仄规律的对联。
3、不可替代
这就意味着在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必须是平展交替的,不能一路平展,比如“平展平展”。这种对联虽然上下相对,也符合上半部分等于下半部分的原则,但在格律诗中“格格不入”,在对联中自然不好。同样的,不能有孤独,不能有三个平尾,这些都是直接来自格律诗的规则。
对联的格式要求
1,字数相等,句子一致。除了刻意留出一个字的位置以达到一定的效果外,上下对联的字数必须相同,不能多也不能少。
2、要平铺直叙,语气和谐。传统习惯是“噘而落平”,即上联最后一句的结尾是噘的,下联最后一句的结尾是平的。
3.词类要相对,位置要一致。一般叫“虚对虚,实对实”,意思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量词对量词,副词对副词,关系词一定要在同一个位置。
4.要内容相关,上下贯通。上下链接的意思一定是相互联系的,但是不能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