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阿弥陀佛异足论》中解释三善根时说:“善根无贪,是指在五欲境界中,无贪无爱无乐。此无贪法为善,可为无限善法之根本,故名“无贪善根”;第二,无嗔善根,是指一切众生不怒,不想恼。这种无嗔法是善的,可以成为无限善法的根,故名“无嗔善根”;第三,无明善根,是指一切法都很明白,即知道善法是恶法,知道有罪的法是无罪的法,知道法应该实行,不应该实行。这种无明是善的,可以成为无限善法的基础,故名“无明善根。"
好根是一个人的学习志向。有学习的志向,才会诞生志愿者的境界。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传承智慧,这是学习志向的中道。尤伯塞戒说:“求大智,故名菩萨”。
学习志愿者分为决心、欲望、意愿三类,目标偏离中道的程度有差异。所有的学习志愿者都能产生豁达的智慧境界。
一个人失去了学习的意愿,就会做坏事,所以叫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