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起源于古代百越,秦汉以前称普越或溥仪,东汉六朝称辽,唐宋称番满,元明清建立以前称八番、中加、农加、布笼、笼满、中华人民共和国(PRC)。
布依族人自称“布依”或“布依”,用汉字写为“布依”、“布依”、“布依”、“布江”。在布依语中,“布”的意思是“族”或“人”。
在旧方志中,有人将布依族记载为“彝人”、“彝家”、“彝人”。不同地区的布依族除了自称外,还有“布龙”、“布纳”、“布图”、“布都”、“布阳”、“布龙哈”等称呼。
1953年,根据民族意愿,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布依”。
二、布依族的特点
(1)信仰
布依族信仰祖先和各种神灵。山、水、井、洞、生长奇特的古树,都被认为是神的化身。每个村子都有土地庙。一些特定的宗教仪式应该献给竹子。各地布依族还崇拜雷神、门神、灶神、龙王等。这些反映了布依族作为一个农业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
(2)饮食
布依族以大米为主食,也吃玉米、小麦、稗草、荞麦等。布依族对糯食特别喜爱,制作方法很多,有做糍粑、圆糖糕、耳糕、枕饺、三角饺等。逢年过节,一定要吃糯米饭,送给亲朋好友。节日期间,我们还喜欢吃各种用花汁和叶汁染色的“糯米”。
(3)家庭
布依族实行家长制。父母拥有支配家庭经济和指挥成员的权力。男性长辈受人尊敬,正直的人更有威望。各民族之间的纠纷应该由他们自己来调解,而不是诉诸政府。女性的地位低于男性。寡妇可以继承财产,但如果再婚,就不能了。有的地方有“兄弟姐妹”(俗称“填房”)的婚姻制度。
(4)语言
布依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系,与壮语关系密切。贵州望谟、册亨、独山、平塘、安龙、兴义等市县的壮语北方方言与布依族语基本相同。由于布依族和汉族长期的文化接触和交流,布依族词汇系统中存在大量的汉语借词。布依语有完整的语音系统、丰富的词汇和富有表现力的语法结构。布依语分为三个方言区(传统上称为第一、第二、第三方言区):黔南、黔中、黔西。
(5)文本
过去布依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普遍使用汉语。在布依族莫箐,根据汉字的“六书”法,汉字被用来记录声音或偏旁部首被用来创造一些新的文字来记录经文。65438-0956年,中央人民政府组织专家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布依族音标方案。经过两次修订,该方案现已在布依族地区实施。
扩展数据
布依族由古辽人演变而来,以农业为主。布依族祖先很早就开始种植水稻,享有“稻作民族”的称号。
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其中贵州人口最多,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97%。主要居住在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安顺市、贵阳市、六盘水市。其余市、县、地比较分散,有少部分居住在越南。
2010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有287多万人。
百度百科-布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