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展览获奖小楷书法作品赏析
1国展获奖书法作品小楷照片
图2全国展览获奖书法作品小楷
图3全国展览获奖小字书法作品
图4全国展览获奖小字书法作品
书法是文化,不是技术。
中国一直非常重视文化。孔子说:?志在道,靠德,靠仁,游于术?觉得美术是游戏,排在最后。
中国人用毛笔写字画画,下班后在宣纸上写字画画。中国的学者把这些当成爱好,主要是自娱自乐。
古人虽然不想当职业书法家,但是写得不好还是挺丢人的。古人重视书法,是因为书法是学问。苏东坡说:论画之相似,见邻儿乎?也就是说,如果画画仅仅是基于形状,那只是孩子的知识。我曾经提出过艺术家要有民族的、现代的、个人的三个特点,主要是针对绘画提出来的。但无论书法绘画,没有这三种风格都不可能成为大家。这样,对于书法来说,提出这三个特点也是有用的。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没有民族特色,创作就没有传统基础。有了民族特色,就要有时代特色。照搬古人的一切是没有用的,即使看起来很像,因为不是现在的样子,没有时代特征。在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基础上,还要有个人特色。唐凯是时代的特征,它不同于秦汉和魏晋。它在唐凯的基础上,兼有颜真卿和柳公权的特点。这种个人特色是在时代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是在群体特色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东西。如果脱离了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个人风格就会产生怪诞的形式。
书法必须要有民族传统,也就是说光有书写不能形成艺术,书法如何反映时代真的是个问题。在我看来,现代人写的韩立和唐凯,还是属于现代的东西,比如启功的书法,既传统又现代,也是个人风格。如果一个人的修养达到了,字写得好,那他一定会具备这三个特征。不要一拿起笔就想写个人特点。那只会做出花样,但是花样不是特色,不是风格。要做到民族传统特色,需要有丰富的基础,再加上学习,自然会有个性。
书法的最高境界是散淡。散是散心,轻是自然,也是基于涵养和学习。书画其实是个人表现,要综合分析,而不是泼墨一笔的个人表现。要想写好,技巧必须和气质、风度、学识结合起来。一个人如果有知识,他会用言语表现他的知识,如果他诚实,他会用言语表现他的诚实,这是他精神状态的反映。如果一个人喜欢喝酒,性格豪爽,那么他适合画写意,工笔画不会很好。反之,一个脾气慢,脾气慢的人就会很到位。在一件艺术品里?散了?到什么程度?光?到什么程度,就说明了个人的修养和境界的程度。魏晋时期,风格以潇洒直白为主,而到了唐代,书法风格完全不同,达到的境界也不同。历代书法没有一个因为矫情、不自然而达到很高的水平,这也体现了散淡。
想在书法上有所成就,没有良好的修养和宽广的胸怀是不行的。如果一个时代有很多伟大的艺术家,说明这个时代的修养和胸怀是不一样的。所以书画是一个时代的反映。就像一面镜子,可以看到这个时代是否伟大,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从这个角度来说,书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
书法家应该是有学问的人。只是练技巧,想着快点把字写出来,结果还是不行。书法不仅可以讲技法,也可以讲技法。如果总是在技术上下功夫,就会误入歧途。书法的技巧,不玄乎的话一天就练完了,但是要练一辈子。没有文化,书法的基础只能越来越差。现在有些人二三十岁的时候写的很好,但是越写越差。这是因为年轻的时候,字写得很好,有了朝气,自然就好了。但是,年纪大了,失去了活力,就要有自己的特色。如果你没有学问,你的字就不会像以前那么好,体现了气和老的混合。
文化是中国书画的基础,如于右任、林散之的书法,既有内涵,又有修养。古人在文化上下功夫,学会了提高道德修养,充实自己,工作就稳定了,书法自然就好了。读书可以让他们的作品更有意义。
现在很多人不读书不看报,不关心国家大事,都是为了名利而琢磨,作品中透露出来的境界自然不高。有些年轻人有足够的本事,但缺少的是把传统细细读一遍,然后融进自己的气质里。中国是一个有特色的国家,这个特色就是传承。书法意味着传承。没有传承,就没有书法。要做好书法,不是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做好传统就好。
书画从古至今从来没有这么火过,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多人从事书画。然而,伟大的成就只有在巨大的需求下才能实现,所以多读书,提高自身修养,才能改变表面过热但实际可行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