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开挖后的山体边坡表面粗糙,平整度差,高差大,应采用人工找平清理,使坡面起伏不大,再进行下一道工序。
第二,搭设脚手架。
由于山坡高度高于自然梯田2米以上,应使用脚手架进行施工,脚手架高度应与山坡高度一致。脚手架应牢固,经搭设检查,确保安全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三、钢筋绑扎和锚固预留。
清理山坡和搭设脚手架工作完成后,进行钢筋的绑扎工序。钢筋绑扎工程中,钢筋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按施工规范进行施工。钢筋绑扎后应牢固,无松动,间距均匀。同时预留锚杆,并用钢筋网绑扎。预留锚栓应根据设计要求施工,预留部位应准确。钢筋绑扎必须使用合格的材料。钢筋搭接长度应满足施工规范要求,绑扎预留工作完成并经监理和甲方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第四,边缘模板。
为了使山体护坡整体美观,周边平整,边缘要用模板封堵,使用的材料有钢模板和木模板。由于山体护坡面积过大,根据施工规范应采用留沉降缝的方法。沉降应通过模板支撑隔离,模板支撑的高度不应低于已浇混凝土的高度。
五、山体钢筋混凝土浇筑。
根据设计要求,山体护坡采用C20商品混凝土人工浇筑。浇筑混凝土时,现场必须有管理人员跟班,木工、钢筋工值班。混凝土的水灰比应随混凝土浇筑高度适当降低。混凝土的自由下落高度不超过2m。浇筑时,采用人工铣刨压实,拉板找平。浇筑时,根据脚手架的高度,自下而上进行施工。
六、钢筋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24小时有人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使混凝土质量达到最佳效果。钢筋混凝土山体护坡完成后,坚固耐用,不受雨水冲刷。
七、各工序的衔接,路基路面排水工程的验收和最终验收,注意安排施工顺序,避免与主体工程发生冲突,避免工序遗漏,造成施工困难。施工过程中,施工员应及时做好原始记录,并写好详细的施工日志,确保施工中的每个环节都得到有效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应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监理办公室报告,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各分项、分部工程完成并自检合格后,请监理工程师验收。
质量保证措施:
(1)正式施工前,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明确工程位置、结构形式和施工工艺,使技术人员熟记施工技术标准和要求。
(2)加强计量、试验、检测等基础技术工作。配备先进的检测仪器,以科学的手段保证工程质量。
(3)加强现场试验室检测,严把原材料质量关,坚决保证不合格材料不进场、不使用。
(4)建立由项目经理负责,项目总工程师专门主持的质量自检体系。
(1)强化以第一经理为首的质量自检和自控体系,完善内部检查制度,配备质量管理人员,实行工程部管理和安全质量部监控的监督分离制度,以自检和自控为基础,责任落实到人,严格考核奖惩,建立工程重要结构和隐蔽工程的预检和复检制度。
(2)自检体系由项目部和施工队两个层次组成,以项目部为自检核心。项目部安全质量部为实施单位,中心实验室配合。施工队设有专职质检员和工地试验室,按照“跟踪检查、复检、抽检”三种检测方法执行检测任务,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
(3)自检体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设计院文件、工程合同和施工工艺要求,详细分解质量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对关键部位、重要工序、关键环节指定专人负责,进行施工质量控制。自检人员对施工各环节的施工质量进行监控,随时进行放线测量、材料试验、工艺技术检验、质量检查等工作,确保质量检查和控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自检制度以施工单位的质量奖罚管理机制为基础,制定和完善岗位质量规范、质量责任和考核办法,督促和鼓励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将企业内部经济效益与质量挂钩。实行工程清单、标本验收、计量复核、质量检查、奖金挂钩、质量否决等制度。,明确岗位质量责任,层层落实质量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