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舞是在传统民间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的提炼、整理、加工和创造,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而传承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示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征的舞蹈。一般来说,古典舞有严格的程序,规范的动作,相对高超的技巧。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古典舞。
中国汉族的古典舞,代代相传的舞蹈动作,大多保存在戏曲舞蹈中;在我国极其丰富的石窟壁画、雕塑、画像石、绘画和陶俑中,以及各种出土文物上的绘画和装饰性舞蹈图像中,保存着一些舞蹈的姿势和造型;中国丰富的文史资料中也有大量对过往舞蹈形象的具体描述。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舞蹈家在中国古典舞的研究、整理、再现和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们建立了一套中国古典舞教材,创作了大量具有中国古典舞风格的舞蹈舞剧作品,形成了细腻醇厚、刚柔并济、情感交融、技巧结合,以及精、气、神、手、眼、身、法、舞剧。
21世纪中国古典舞的历史走向是在坚持和发展优秀民族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面向现代化意味着我们的舞蹈艺术要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节奏而跳跃。舞蹈演员应该密切接触当代社会生活和当代人的思想感情。我们的舞蹈作品应该反映当代中国人民的真实生活,表达我们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理想、愿望和审美追求。我们的舞蹈作品要符合中国当代人的审美需求。中国的古典舞和民族舞、芭蕾舞一样,是当今风靡全球的表演舞蹈之一。这种舞蹈之所以被称为现代舞,是因为其创始人的舞蹈美学理念是突破传统舞蹈动作体系和审美规范,注重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而我们所说的现代化,特别注重时代精神。我们认为中国舞蹈的现代化应该具有民族特色:民族内容、民族形式、民族审美情趣。
面向世界,首先要立足于把中华民族最好的舞蹈推向世界,让各国人民了解和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舞蹈艺术,让他们得到最大的美感满足,让我们中国的舞蹈艺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次,我们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中国舞蹈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今后还会做得更好。面对世界是一条双行道。我们在把自己的优秀舞蹈推向世界的同时,也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丰富的舞蹈文化知识。但学习要有选择性,学习借鉴不是全盘西化,也不是被外国舞蹈融化同化。“言必称希腊”的时代早已过去,不能用欧美艺术评价的标准来区分和评价我们舞蹈作品的水平,更要警惕腐朽没落的舞蹈文化的渗透和污染。
面向未来,有必要建立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舞蹈,使中国的舞蹈艺术得到更大的发展和繁荣。这是为了建立和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舞蹈艺术,所谓民族,就是要有民族风格和特色,在民族舞蹈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和创造;民族舞蹈的新发展,将逐步打破古典、民间、现代风格的界限,根据表现新的生活内容、塑造新的人物形象的需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这样,通过各种舞蹈的融合统一,产生新的风格,是中华民族新舞蹈创作历史发展的必然。与其他国家和民族舞蹈文化的互动,学习和借鉴外国优秀舞蹈文化,是推动我国民族舞蹈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养料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