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十恶其实一开始并不是十罪,而是一个佛教术语,意思是导致地狱的十罪。犯了这十宗罪,就要下地狱,所以也叫‘十大恶业’。
后来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并逐渐兴盛,这种说法开始被官方引用。南北朝时首次规范,确定了十种重罪。到了隋朝,这十条重罪改名为十恶。这十大罪行不可赦免。甚至按照古代的习俗,比如新皇帝登基的时候,或者国家有什么大喜事的时候,都会大赦天下。但是,犯了这十条罪的人,不在赦免范围之内。
密谋反对国家
谋反是十恶之首,也是古代统治者最不能接受的罪行。在古代封建社会,皇权至高无上。任何一个皇帝,在正常情况下,绝不能允许自己的统治地位受到威胁。所以谋反的罪名一旦定了,不管是谁,都不能赦免。
弑君
所谓谋反,不是指谋反,而是对皇家陵墓、宫殿、祠堂的破坏。对于古代至高无上的皇权来说,这种行为相当于蔑视皇权。虽然没有真正的谋反,但是这个罪和谋反没什么区别。
策划叛乱
十恶中,叛国其实是和叛国不同的罪名。简单来说,谋反就是取而代之,推翻皇权,自己当皇帝;而叛国就是叛变,就是背叛政权后,跑到敌国。
邪恶的反叛
十恶中的前三种罪,都是危害政权或皇权的。第四种邪恶是对你所爱的人。在中国古代,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古代统治者往往注重以孝子治国。讲究孝顺父母,善待兄弟。
决不
不,指的是那种摧残人性的悲剧。比如古代,现代的一些杀人犯作案后被称为不道德。
对皇帝不敬
不敬罪主要是为皇室量身定做的。这种罪行,类似于古代的谋反,冒犯了皇权的威严。但是,两者的区别在于,不敬略轻。所谓不敬,一般是指对皇帝或皇室的各种不敬,涵盖范围很广。
违背孝道
不孝罪很好理解,就是单纯的对父母不孝。在古代,与父母分离是不孝的表现之一。
与...相处不好
不同朝代对不和罪的解释可能不同。在古代,有些朝代的意思是简单的字面解释,指的是父亲或亲戚之间的不和。有时,它指的是谋杀一些亲戚,或者女人殴打她的丈夫。
与正确的行为相反
冤狱罪指的是官员之间的杀戮,士卒杀死大官人和学生杀老师,女子听到丈夫的死讯却不哀悼或立即改嫁。在中国古代,义二字常被称为孝。孝道是儒家文化的核心。
内乱
所谓内乱,一般是指亲戚之间的强奸或通奸等等。隋唐以后,主要指同辈亲属通奸。在不同的朝代,对此罪的处罚略有不同。最著名的比如泡猪笼,就是在一些县级以下亲戚管辖的地方,妇女通奸可以被亲戚长辈合法打死。
十恶之源
“十恶不赦”源于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法律书《北齐法》,规定“十恶之罪,不限于赎上八辩”!所谓“八条意见”,是指以下八种特殊人物依法犯罪,不能适用普通诉讼审判程序,司法官员无权直接审判管辖的制度。他们必须打电话给皇帝裁决,皇帝会根据他们的身份和具体情况减轻或免除处罚。
这八种人分别是:论亲戚、论过去、论才能、论能力、论功德、论贵胄、论勤奋、论客。后来在隋朝的《黄恺法》中,根据北齐法律中的“十条重罪”,重新定义了“十恶条”。在《唐后唐法》中得到进一步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