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 11:23 2月20日夜,现任台大校长、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因急性脑溢血去世,享年55岁。21,台大停课一天,为总统致哀,降半旗。22日,傅斯年遗体下葬,于右任拄着拐杖来了。陈诚的眼睛因泪水而红肿。王宠惠、蒋梦麟、罗嘉伦、王世杰、朱家骅、李记、董作斌、毛子水、钱穆,这些人刚离港赴台,生前与傅斯年关系不好,都来送行。
31日,治丧委员会在台大举行追悼会。在礼堂中央,悬挂着蒋介石的亲笔大奖章: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台大全体师生都挽联:
国民党领袖于右任,挽联;
蒋梦麟挽联:
蒋介石于65438年2月22日向俞达才夫人(蔡)致慰问信,并于65438年2月30日发布嘉奖令。傅的背后,可谓悲喜交加。
1951 65438+2月20日,一周年,安葬仪式在台大举行。从此,园中被称为“福园”,墓亭被命名为“四念堂”,“福中”上铸有“献身学问,热爱祖国”的八字校训,成为台大精神的象征。
傅斯年突然去世,美国的胡适给郁达才发去唁电:
在台湾海峡的另一边,中科院副院长竺可桢在日记中写道:“看参考消息,我知道……傅55岁时患脑充血。孟真很武断,但他太自私了。解放前,他把历史语言研究所迁到台湾省,影响了数学研究所和实用研究所。”
1948年秋从美国回来,成为北京大学教授兼文学研究室主任的罗昌培,借学生讲《现代汉语语法》的机会,说:“我血压高,受不了。我的老朋友傅去年在台大死于高血压。”学生白化后来回忆说:“我当时惊呆了,心想,你还真敢说。”白的意思是说,已被宣布为“公敌”,而你的老先生却公然称他为朋友。这不是用脑袋打耳光,找死吗?
陈寅恪隐居岭南所写的《曲笔》诗(题《霜降红龛集看海诗云》如何抱倚登愁不眠天),诗云:
这是一首模仿傅山的诗,原诗说:
关窗出海,布裹秋色。
半夜潮水来了,敖宇状态下降。
时间长了,睡不着,担心。
冯仰天长叹,看着田横岛。
如何在生死之间拥抱?
(明末著名学者傅山,死后毁家?难?不顾纬度,反清复明失败,隐居山寺,号朱衣道士。)
通过模仿傅青主的意思,陈石含蓄地哀悼了他的朋友“回到田横岛”的死亡。这是当时中国大陆唯一的纪念傅斯年的书面材料。
看完之后感触良多,就不冒昧用一首诗一副对联来表达心意了。诗云:(藏头)
李安运:
喔!师傅不在了,也没有师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