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即一个时辰相当于两个时辰,十二个时辰与二十四个时辰的对应关系为:丑时为1至3点。从甲子日开始,这一天的时间分支依次为甲子、野炊、丙寅、丁卯、陈武、基斯,循环按六十甲子延续。
古人还总结了一个口诀如下:A加A,B加C第一次。冰心从戊起,定仁庚子住。我该如何摆脱它?意思是说,阿吉每日工作的时间是甲子、乙丑、丙阴,乙庚每日工作的时间是丙子、丁丑、戊阴,丙辛每日工作的时间是戊子、己丑、庚阴,丁仁每日工作的时间是壬子、癸丑、甲阴。也就是说,乙丑只发生在阿吉或吉子上。
大约十二点钟
十二点制从西周就开始使用了。汉代命名为子夜、鸡鸣、平旦、日出、食时、旮旯、日中、日落。
后来又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用十二地支的名称和“时”字来表示,即子时、丑时、印石、石矛、陈石、施思、正午、尉氏、申氏、酉时、虚时、石海,每个时刻相当于今天的两个时辰。十二点与现行计时方法的关系为:子时-23: 00至1: 00,丑时-1: 00至3: 00,印石-3: 00至5: 00等。例如,当前时间是21: 00到23: 00。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