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不正”是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中国新词语之一。“三观”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三者是包容和被包容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
“三观”一词及其概念最早由胡锦涛提出,强调应有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新三观)来具体发展以前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旧三观),强调反腐新成果取信于民。
正确的三观是:
1,有远见,有思想。不要一味的追求他种群的完美,要有自己的主见和一套正确的思维模式。
2,要有胸怀和勇气。该大方就大方,不要斤斤计较;还有大胆和谨慎。
扩展数据:
树立三个正确的观点:
“1”和“三观”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最大的是环境因素。
2、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好的孩子一般同时拥有相对正确的三观。不正确的家庭教育也可能直接毁了一个孩子。
3.在学校教育中,学校不仅是教学的场所,也是育人的重要基地。
社会环境,家庭,学校,这三个因素影响着我们三观的养成,而我希望在这些巨大的因素中,我们能成为一个拥有正确三观的小分子,推动自己进步,甚至影响他人,甚至带动大家拥有更正确的三观。美国有句谚语说:“一个人能不能成功,不在于他懂什么,而在于他认识谁,他的圈子怎么样。”
参考:百度百科——三个不正确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