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仪·任山(生于:1864-1937)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礼仪之圣、伦理道德的宣传家、性理疗的发明者和伟大的民间教育家。宣化大师一句“我一个字都不认识!”赞美王凤仪的圣人。
?大德禅师称赞道:“我认为王一生的事业甚至比孔子还不如。这是真的!”王凤仪的好人从来没有读过佛经和道经,也没有研究过圣经中的圣贤。一生说教,完全是从实践中诞生的。比如因为忏悔,发明了性理疗这个病。所以,想要研究他的理论,就必须对他的生平事迹有所了解。三界、五行、四界是他学说的主体,指明了人生的正道和归宿;伦理道德和持之以恒是他的理论的重点,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和神圣的最高美德。
?王在布道时经常使用农村方言中的俚语,但从这些简单朴实的语言中,他道出了承前启后的大道理。比如:不争论,不贪心,不指责别人,找利益,不承认,这对后来的学习者来说是多么的熟悉啊!字字千斤,代表着最浅最深的道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费力气!既是谋生的主要方式,也是性理疗的主要方式。在家庭中,它是解决纠纷和苦恼的关键。比如婆媳摩擦是家庭中最突出的问题,恐怕也是不容易解决的普遍问题。那么不去寻找利益,不去认识它,怎么做才能突破这个困难呢?
?王凤仪告诉我们:人生的富贵与贫穷,是否太痛苦,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能读到这本书的都是有福气的人。
以下为王凤仪《谈性》全文
不要责怪别人
1.我经常研究,抱怨是一片苦海。越是抱怨别人,越是难过,这样不是有病就是自找麻烦,而不是痛苦。这是什么?管人是地狱,管一分,别人恨一分;尽管十分,别人讨厌十分。什么不是地狱?另一方面,只有能领导人的人,才能还人情,尽己所能做人。能衡量人的是神,能成长的是佛。
2.君子谋己,小人谋人。君子无德怨己,小人有怨人。嘴里不抱怨,越抱怨越难过。如果你的怨恨是有毒的,存在心里,你不仅会难受,还会生病,相当于自己服毒。人如果能反思,能发现自己的错误,自然不会抱怨。可以,不要抱怨;你会的,不抱怨就不会。如果你理解对面人的方式,你就不会抱怨。
现在的人不快乐是因为别人看不起自己。其实我就是一个人,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不顾别人的尊重!就是一个不抱怨的人也能成佛。现在聪明人很容易算账。说到这,他们不是惋惜,就是委屈。他们怎么可能不生病?
4.“不抱怨”这个词太妙了!(不抱怨的话,是真的。)
不要生气,也不要发火。
5.我经常研究火多吐血,气多呕食。如果你能走在街上和明道,愤怒和激情就会消失。
6.上火是“龙歌”,上火是“虎啸”。人只有能克制自己的愤怒,才能成为一个道士。如果有人惹恼了你,不要生气。如果你生气了,你的呼吸会变冷。如果有什么事情逼你,不要担心。如果你担心,火就会升起来,变热。冷热都会伤人。修行的人,不喜好事,不忧坏事,自然没有火气,就是“救龙不救虎”。若能制伏,则为我所用;如果你不能投降,那将是一个恶魔。
7.性情(怒、恨、怨、烦,也称性情)用,鬼是主。因为生气生气必然会生病,生病就是被鬼击倒!用心生活,上帝会来;邪念一起,鬼就到了。可惜人家不肯当神,愿意当鬼!
8.火由心生,人一动就生火。匆忙中,火起;你想一想,火就会向外蔓延。如果你能摆平心态,火自然就降了。不守本分的人,额外的贪念,火会乱动。如果你能把心放下,不去管别人,就不会火。那将是多么轻快啊!
9.主动(耍脾气)是火,心里生气是气。佛说“七心灯”,我说不如掐死一头。人心死,道心生;人心一动,道心死,斗贪之念生。因为竞争而生气,因为贪婪而生气,心里又气又恼,整天提心吊胆,连财富都不要了,好不好玩。所以古人把治心当作治病。我说掐死你的心有多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