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在文言文断句的时候,常见的错误之一就是在阅读的时候断句。看完文章,断句就完了,回头看,觉得有很多不合适的地方。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不可行的。理解内容和断句密切相关。仔细阅读,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不理解就继续点,不理解就点不好。不一般,如果你看起来懂了就不一般,如果你看了两遍就不看了。当我们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时,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一本书读一百遍,就会明白它的意思。”多读几遍,自然就明白意思了。然后根据文章内容,先断几个大段或者层次,把有把握的地方断开。
2、全文前后,先易后难。
给一篇文章加标点符号通常很容易,也很难。在我们大致把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可以先把能断开的断开,逐渐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句。这是一个先易后难的方法。比如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比如虚词、对话等。下面提到的),容易区分的句子可以先断句。
另外,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于不易断句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仔细推敲,确定从哪里断句。
3.紧紧抓住“悦”、“云”、“言”,对话最容易找到。
文言文在描写人物对话时经常使用“越”、“韵”、“颜”等词语,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当我们遇到“越”、“云”、“言”等词语时,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说话人和内容。比如广东卷里的《史记说》。
4,常用的虚词是符号,比较有规律,可供参考。
在文言文中,有很多虚词,如“只胡哲也”。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通篇用了27个“叶”,几乎每句话都以“叶”字结尾,是一篇美谈。文言文中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达语法关系和语气,这往往是区分读句的重要标志。在学习中,我们熟悉各种常用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子中的常见位置,有助于断句:
①句首的语气词,如“气、改、为、哀、福、祈福、若福”可以加标点,句首常用的相对独立的感叹词,如祈福、夷户、唉等。,可以前后标点;
(2)句末语气词“也,也,也,在,胡,严,,呃,就”可断;
③一些常用于句首的关联词,如苟、宗、时、所以、然而,无论如何、芷若、甚至然后、冉泽,都可以用来断句。
④经常出现在句首的时间词,如“情知”、“相知”、“几天后”、“于二”、“尤二”等,也有助于断句。
如清代彭端淑写《示子侄为学》:“天下之事,难乎?对它来说,容易难;不做,容易的人也难。我因为无知抓不到人,我因为无能抓不到人;学一次,学很久,但不要偷懒,你会达到的,只是你不知道它的模糊和平庸。我的才华比别人聪明,我的材料比别人敏感;弃之不用,无异于昏厥平庸。然而,它既愚蠢又聪明。常见吗?”
这段话比较典型。全段十七个句子,十七个标点符号。其中句末语气词有十一个(呼、一、也、言、在),三个连词和固化结构(则、而、然则),两个代词(之),句首语气词(起),也叫语气副词。
当然,我们用虚词断句也要注意灵活性。比如“生于我之前,闻道而行,先从其学”这句话,“胡”用在以“于”为介词的句子中,词性发生了变化。“也”,用在句子中以缓和语气,可以加标点也可以不加。
5.抓住特殊句型,但不要拆解固定结构。
记住以下文言文惯用句式,如:“何罪?”(宋朝是什么罪?);“比如...什么”(比如太行王家?);“只有...是……”(只有马钰紧随其后);“不仅如此...而且还……”(不仅是天气,还有打压。);“放心吧……”(不用担心?);“为什么……”(秦无礼,何以见得?);“没什么...差不多(没什么不是?); "你能得到它吗?”(能拿到吗?); "没有...”(没有什么异常吗?),等等。,可以帮助断句。
记住文言文中的固定词组,不要拆分,可以减少断句错误。如“有事”、“没事”、“有事”、“没事”、“以为”、“万一”、“够了”、“没事是”、“为什么”等。
6.词性的意思要仔细研究,语法结构有助于判断。
古人不知道语法结构,只会用模糊的语感给句子加标点。我们可以用语法知识对文言文的句子进行分析,根据语法分析确定如何断句。有时很难确定文章中的某些词是从属还是被从属,但在运用语法知识划分主语、谓语和宾语时就很容易解决了。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的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多由动词充当,是句子的核心。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和动词与前后词的关系进行推断,可以提高断句的准确率。
另外,文言文的语序和现代汉语基本一致,即主语在前,谓语和宾语在后,修饰语一般在中心词之前。掌握了文言文的语序规律,就为文言文准确标点打下了基础。可见语法分析有助于准确断句。
7、排比、对偶和重复,修辞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一个词联系紧密,一般中间分断。
古人写文章,很注重对仗的工整、对应、互相照应,善用对仗、排比、对偶,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条件。我们利用这个特性断句,往往是断一个地方,然后可以断几个地方,这样会事半功倍。
古汉语中,如果两个相同的词放在一起使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和名词重叠的形式,一般来说,属于两个句子,应该从中间断开。比如《愚公忆山》:“你的心是坚实的,牢不可破的,你从来不是寡妇,也不是弱儿。虽然我死了,但我有一个儿子;子生孙,孙生子,子有子,子有孙,子孙无限。”
8.题目做完后回头看,按照要求认真检查。
题目做完后通读一遍,根据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要求,用语法分析或语感来检验句子是否正确合理。
文言文标点句的基本要求是标点的句子都能说得通。如果有些句子没有意义,可能是句子标点有错误。断后每一句的内容都是合理的,符合逻辑的。如果内容不合理,可能就是错的。比如“根基崩了,弃甲而战,十余万亡者,斩首也。”(《资治通鉴》卷十六)这段话中,虽然每一句话本身都有道理,但“十余万人死于水中”这句话是没有道理的:为什么打了败仗弃甲逃命的士兵会“战死于水中”?他们为生存而战,而不是自杀。因此,正确的标点符号后面应该跟一个逗号。
9.打牢阅读课本的基础,培养读经典的语感;做千首歌,看千剑,断句也要经常练。
方法只是进入房间的梯子。有了它,你就不能保证进入科学的殿堂,因为进入本身就需要行动,也就是需要自己的能力。能力从何而来?以课本为基础,掌握实词、虚词、句法、词法,培养扎实的文言文基础;熟悉一些典型的文言文,培养语感。另外,就像古人说的“望一千剑再认器,练一千曲再发声”,要适当做一些专项练习。这样正确断句的能力就会在阅读中形成,在实践中成熟,在应用中提高。
就像古人说的“望一千剑而后知器,练一千曲而后知声”,要适当做一些专项练习。这样正确断句的能力就会在阅读中形成,在实践中成熟,在应用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