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下车库的建筑设计中,柱网的布置对空间的利用效率起着关键作用。理想的柱网布局是尽可能增加柱距,增加车库的有效停车面积,减少柱子浪费的空间。根据设计经验,当柱间停车数量由两个增加到三个时,停车面积可增加5%。大型停车场,每二十辆车可以增加一个车位的停车面积,但是柱距增加太多,使得柱尺寸和梁高更高。在附属地下车库的设计中,车库空间除满足停车空间外,一般还用于布置人防区、配电室、消防水池等附属设施。因此,较为经济合理的柱网尺寸为8 ~ 8.5m,每柱间停放3辆车,既能满足停车和交通的技术要求,又能兼顾合理的结构经济性。目前大部分停车位为2500mm×5300mm,规范规定的小型车尺寸为1800mm×4800mm,车墙距离为500mm,车间距为600mm。但一般只有高档车才能达到1800 mm× 4800 mm的尺寸,实际上排挡车占绝大多数,尺寸一般在1700 mm× 4500 mm以下,所以车位尺寸考虑为2300mm×5000mm,部分区域会考虑高档车尺寸。建议柱网尺寸≥ 8100 mm,车库柱网布置多样,经济合理是设计的重点。图1是以8100mm×8100mm柱网为主柱网的布局模式。在设计过程中,要优化车库流线,优先考虑一条车道两侧停车,提高车库利用率。车辆车间流线布置时注意行驶路线短而敏捷,避免交叉和逆行。当局部上部结构为剪力墙结构或柱距过小无法对应地下车库的柱距时,可单独布置主建筑区外的地下车库和裙房柱网,以满足地下车库的停车要求。但设计中应注意两组柱网交接处的结构连接,并保证地下车库与主体建筑之间必要的交通联系。表1为地下车库停车效率控制指标。小型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为6m(注: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是指汽车转动时,汽车前轮遵循圆曲线的外轨迹半径,如图2所示。根据《车库建筑设计规范》第4.4.10条的计算公式,计算出车库内汽车环形道的最小内径:一般为3.9 ~ 4.2m..考虑到车的方便性和舒适性,建议适当放大内径。
两层高的设计
在车库高度的设计中,高度包括车库净高和结构及设备层高度之和。一般情况下,车库净高高于车高加500mm,停放汽车的车库净高不应低于2.2m,汽车通道净高不应低于2.4m..结构梁高、电缆桥架、排烟管截面尺寸、人防要求也是影响地下车库高度的重要因素,既要满足各种构件的空间尺寸,又要无限增加高度。一般地下车库,除了与上部结构重叠的部分,大部分地下车库的屋顶都在景观绿化层之下,覆土深度和板的跨度直接影响结构板厚度和梁高。因此,实现各种数据之间的平衡是架构设计中的关键考虑因素,如图3所示。地下车库的高度设计一般在需要无人防空时为3.9m,需要有人防空时为4.2m。覆盖层厚度除满足给排水专业的管道坡度要求外,还应考虑种植绿化所需的基本深度,一般为乔木0.9 ~ 1.5m,草灌木0.6 ~ 0.9m。汽车坡道出入口高度应≥ 2.5m,也可兼作机房出入口。
3排水设计
3.1坡道及地下车库内部排水
车库位于地下,受地下水位和雨季降雨量的影响。为了保证极端情况下不进水,除了做好排水措施外,汽车出入口的防水措施也很重要。在汽车匝道起点和终点及中间匝道开口2 ~ 3m处设置截水沟(图4),起点与室外连接处设置100 ~ 150 mm的反坡,防止地表雨水流入地下。对于地下水位高的露天停车库,应考虑明沟排水(图5。一般来说,集水坑宜沿外墙布置,避开结构基础,集水坑间距宜为30 ~ 40m。
3.2地下室顶板排水
地下室顶板与自然环境直接接触,是地下室防水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地下室顶板的防水结构设计,地表水和土壤渗透水是地下室顶板防水的主要方面。地表水要快速有组织的排出,结合景观设计和硬化地面,利用排水系统解决。土壤渗透水由雨水或景观水通过土壤渗透到屋顶。针对土壤渗透水的排放,目前设计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3.2.1结构找坡
就排水手段而言,结构找坡是处理屋面排水的最佳方案。然而,结构找坡施工复杂,成本高。对于规模较小、单侧跨度小于9m的地下室,可采用2%的结构找坡。
3.2.2排水板排水
目前广泛使用的是支点向下的架空排水板。该方案抗压强度高,孔隙率高,排水效果好,适用于有一定坡度的屋面排水。另一种是支点向上的卷材排水板,既满足抗压强度要求,又具有二次防水排水功能。
3.2.3地下室顶板地漏排水
该方案在屋顶设置地漏,收集的水通过排水立管引至地下室集水井集中排放。这种方案由于系统性质和物业管理维护的原因,不适合大规模推广。
3.2.4盲沟盲管系统
在地下室顶面以上设置碎石排水层,铺设盲沟和盲管,但必须有一定坡度,并解决堵管问题。
4坡道和地面设计
当汽车爬坡时,周围环境会受到自身增加的机械噪音和轮胎与地面摩擦产生的噪音的影响。因此,为了行车安全和整体环境,选择噪音低、防滑效果好的表面材料是很有必要的。目前汽车坡道面层设计中常见的材料有混凝土面层、水泥金刚砂、砌块面层、环氧防滑涂料和成品防滑降噪板。常见的防滑做法有四种:1材料本身比较粗糙,利用表面的凹凸不平来达到防滑的效果。如砖、原石、环氧防滑涂料等。,防滑效果一般。2材料本身光滑,经过特殊处理或嵌入水泥砂浆、缸砖等材料,中等防滑效果。3本身光滑,施工时做有一定宽度和深度的凹槽,也称颏滚,以达到防滑的效果,如混凝土面凹槽、凹槽花岗岩面层等。,防滑效果好。本设计中沟槽间距不宜过密,间距为100 ~ 65438+60~70mm,深度为60 ~ 70 mm. 4成品防滑降噪板。这种坡道面层铺设在地下车库出入口处,可以有效降低车库内封闭空间产生的噪音,有效防滑、减振,是一种比较高档的汽车坡道面层材料。上述做法中,前三种路面经济性和抗滑性较好,但噪声控制和舒适性较差。北方冬季路面有积雪时,前两种路面结构容易出现车辆打滑现象,如果不加强人工管理,容易导致安全隐患。因此,就目前大多数设计而言,一般在汽车坡道开口处设置遮雨板或顶棚等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坡道积雪残留。因此,当坡道口上部设计有盖板时,优先采用前两种方法的1方法;当坡道口设计为无盖板时,应采用第三种方法。
5消防设计
地下车库防火分区采用防火墙划分。根据规范,地下车库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2000m2,配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可扩展至4000m2。因此,在确定地下车库的平面后,需要划分防火分区,在防火分区的面积计算中,可以先扣除上层建筑的核心筒与锅炉房(有单独的安全出口)的相等面积。确定防火分区,首先要考虑的是人员安全出口的设置。规范规定,车库每个防火分区的人身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且不能与汽车疏散出口共用。因此,每个防火分区应设置两个直接通向室外地面的封闭楼梯间。如果地上建筑有楼梯间通往地下室,楼梯间也可作为地下室的安全出口。如果一个防火分区只有一个疏散用楼梯间,该防火分区可通过甲级防火门与相邻防火分区相连,但相邻防火分区必须有两个疏散用楼梯间。车库内最远的工作地点与疏散楼梯间的距离不宜大于45m,因此在设计中,楼梯间应尽量分散,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距离不宜超过60m。
6结论
在当今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各类地下车库的设计会越来越多,新的问题也会层出不穷。不断积累经验是一个设计师的必经之路。以上是日常设计中的一些简单经验,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