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会战胜利后,石油部大批地质、物探队伍转战华北,成立了华北石油勘探会战总指挥部。以松辽战役的27个物探队和华东地区抽调的7个地震队为基础,成立了石油工业部641厂地质调查部(简称641厂地调),后来胜利油田923厂勘测设计大队划归641厂。1965年,641厂更名为646厂,成为石油部直接指挥的石油物探队统一管理机构。1973年7月24日,燃化部石油物探局在646厂所在地河北省徐水县正式成立。这是中国最大的以石油勘探为主要任务的地球物理勘探机构[2]。
在此期间,各部门通过典型试验和经验总结,充分利用地质、物探、化探和找矿项目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合理组合,协调作业,使勘查工作效益明显提高。地质部决定在全系统实施“地质、物探、化探、找矿工程四结合”的综合地质调查勘探。冶金部门推广了“地质、物化探”找矿的成功经验。煤炭部门提出了综合地质勘探。大庆“会战”取得经验后,石油部在重点勘探区组织了一系列以“物探先行”为特色的勘探会战。这些战斗都是以“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为原则,往往集中几十个物探队(主要是地震队),按照统一部署,在短时间内完成整个凹陷的构造调查和详查,迅速获得整个勘探区的连片构造详查图,为迅速扩大的油气成果提供最急需的信息。如石油部1963在华北、1964在四川、1968在辽河、1969在江汉、1969在冀中组织石油勘探战役。1975年,任丘突破潜山油田后,燃化部物探局组织了华北地区石油地震勘探会战,在全国集中了70多支地震队(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数字地震队)。所有数据都经过计算机处理,目的是寻找华北地区潜山的含油构造,尽可能找出潜山的内部构造形态。
类似的勘探活动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被各部门广泛采用。地质部门组织了铬铁矿和富铁矿的战斗,煤炭部门也组织了许多煤田的勘探战斗。这些战役大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教训。关键是要有正确的地质前提,其次是遵循基本的勘查程序,合理使用物探方法,严格组织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