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说法是这样的:“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自取。”按照通俗的说法,老年人一旦到了73、84岁,就容易突发疾病,甚至死亡。其实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主要是因为儒家思想对人的影响。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千百年来人们心目中毋庸置疑的“圣人”。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真实年龄72岁,虚岁73岁。
孟子也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齐名,被后人尊为“亚洲圣人”。他的生年是公元前372年,死于前289年,真实年龄83岁,虚岁84岁。
古代人的年龄观是看虚岁,但出于对两位圣人的尊重,人们认为他们很难比他们长寿,于是有了73岁、84岁的“王艳不自请”的观点再加上古代医疗条件差,人的平均寿命都不长,七八十岁的人就更少了。这种说法慢慢流传了下来。
除了和孔孟有关,73、84年还有一个说法,和天干地支中的天文年有关。传说黄帝与蚩尤大战后,九败,不得不去泰山祈福。此时天降“六十甲子”以作惩戒,并传世特殊兵法,助其击败蚩尤。从此,干支的纪律一直流传下来。
支年年份的第一个顺序是甲子年,之后的年份除以60以上都是甲子年。甲子出生的人,73岁是丁丑之年,丁丑太岁是凶神,所以是凶年,八字容易被拒绝。甲子同年出生的人到了84岁,也就是戊子年,会到一个比丁丑年更凶的年份。
当然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但是风水阴阳理论一直以来都是被人们所信赖的,所以才会有“五行”“八字”这样的说法。
其实根据科学研究,人类的正常寿命应该是1000岁以上。只是因为生活习惯、心情、压力、饮食、疾病等因素,人的寿命会有长有短。其实现在的百岁老人并不少见,比如新疆134岁的老人阿里木汗·色依提,法国122岁的老人亚娜·卡尔芒。
人生在世,其实只要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远离负能量,知足常乐,有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寿命自然会延长。再加上医疗条件越来越发达,长寿成为必然趋势,73、84岁这个坎也逐渐不那么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