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坑支护
1.1基坑支护设计
本工程基坑支护为:东西两侧两长边放坡,坡度为15(高:宽=1:3.74),南北两侧两短边采用重力式挡土墙开挖,基坑内设置降水井。详见基坑支护设计方案,本节不再赘述。
1.2基坑支撑施工
由于基础工程工期很紧,为确保基础工程按期完成,采用了高插入度快速施工的技术措施,即在基坑配套设施施工和维护期间,开始开挖基坑中部土方。根据这一基本思路,在安排基坑支护的施工顺序时,采用了南北两侧水泥土搅拌桩和基坑中部降水井同时施工,先施工靠近基坑内侧的水泥土搅拌桩,再施工基坑外侧的水泥土搅拌桩等程序。
(1)水泥土搅拌桩施工
1)水泥土搅拌桩采用双头深层搅拌桩机,采用钻孔注浆提升搅拌,然后搅拌成桩。水泥含量≥15%,桩间纵向咬合200mm,横向咬合100mm。
2)南北两侧的水泥土搅拌桩应同时施工。先制作靠近基坑内侧的水泥土搅拌桩,再制作基坑外侧的水泥土搅拌桩。南北两侧从纵向水泥土搅拌桩中间向四面推进,每侧投入4台深层搅拌桩机。
3)为解决基坑土方提前开挖与水泥土搅拌桩养护龄期不足的矛盾,考虑在椅式挡土墙结构最外层排水水泥土搅拌桩插入14工字钢。
(2)降水井的设置和降水
1)降水井布置见基坑支护设计方案。鉴于本工程基坑采用开放式降水方案,为保证基坑开挖过程中东、西两侧两个长边基坑边坡的稳定,除按基坑支护设计方案设置护坡措施外,还在东、西两侧两个长边的水面上增设一排截水沟。 具体位置:靠近边坡的东西两侧最外侧降水井之间,每侧截水沟数量为65438+。
2)降水井采用GQ-12钻机,井管采用∮500mm无砂水泥管,外包无纺布,井管外回填200mm粒径相同的砾石。
3)降水井施工顺序:先基坑中间的井,再基坑两侧的井,具体为:(以基础工程施工段划分图2-2为依据)1-4段→5-8段→9-12段。
4)降水井和基坑降水过程贯穿并延续,即每打完一口降水井,立即进行清井和降水工作。这一工序安排措施可保证第一、二次土方开挖能在降水后5天左右及时插入。
5)基坑降水采用QY-20潜水泵,并安排专人抽水。排水管将按泵管→主管→主管→三级沉淀池→市政排水管网布置,严禁“下井”方式。
1.3基坑支护质量保证措施:
(1)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前,应放好桩位轴线,并引测标高控制线。
(2)水泥土搅拌桩应连续施工,间隔超过12h时应采取措施补桩,并严格控制水泥含量和水灰比。
(3)水泥土搅拌桩之间的咬合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后,应对水平位移进行观测和记录,并将观测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设计人员。
(5)降水井的钻孔深度和井管的铺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井管外侧应按工艺要求用无纺布包裹,并用碎石填充,碎石粒径应符合设计要求。
(6)降水井建成后,应及时清理井内降水,排水管按泵管→主管道→主管道→三级沉淀池→市政排水管网布置,严禁采用“倒井”方式。
2.土木工事
2.1土方开挖原则
根据本工程工期紧、土方开挖量大、基坑支护养护年限不足、露天降水等实际情况,认为土方开挖是实现工期的关键因素。为确保土方开挖能尽快插入,为后续工程创造工作面,基坑土方开挖应遵循以下原则:
(1)基坑支护结构与基坑中部钻孔降水同步,尽早插入开挖工序,为后续工序创造工作面。
(2)为保证基坑边坡的安全,在基坑东西两侧两长边的水面上增设截水井。
(3)基坑分段开挖,先挖中间部分,再向南北两侧推近,最后挖基坑支护结构附近的土方。为确保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并为后续工序实施分段流水作业创造条件,形成多项目、多工序、全方位、高插入的施工局面。
2.2土方工程流程
制定土方开挖方案→轴线定位、规划、验线、放出沟槽线→组织挖沟机械和人员进场→机械分段开挖土方(基坑降水后)→人工配合平整沟底、冲洗沟槽、做排水沟→验槽。
2.3施工方法
(1)反铲挖掘机从基坑中部开挖基坑,高部位土方开挖至槽底标高。
上300mm,然后由人工配合挖至槽底,以防划伤桩基。七桩以上承台土方开挖:由于桩间距比较大,土方开挖时尽可能用挖掘机挖出,可挖至槽底标高以上300mm,然后人工清理承台基槽。剩余土方挖至底板标高,人工清理承台基槽。
(2)挖沟顺序:基坑土方分为12段,土方开挖顺序做到先中间,后两侧,东西方向,南北方向平行。详见土方开挖顺序示意图2-3。
(3)土方随挖随用自卸汽车运至施工场地东侧,严禁在沟槽边缘堆土。
(4)在挖沟的同时插入破桩头的工序(用风镐人工破)。
(5)池底四周设置300mm×400mm明沟,沿池边每隔30m左右设置集水井。潜水泵用于及时排除积水。
3、钢筋工程
2.3.1钢筋工程流程(见图2-4)
钢筋加工
钢筋加工安排在现场,现场配备4台钢筋调直机、4台剪板机、4台成型机和4台对焊机。
2.3.3钢筋连接
基础承台无钢筋接头,基础底板和基础地梁采用闪光对焊接头和滚轧直螺纹接头,地下室墙体钢筋采用搭接绑扎接头(暗柱钢筋≥22mm采用电渣压力焊接头),零层框架梁采用搭接绑扎接头,零层密肋梁板采用搭接绑扎接头)。
2.3.4钢筋绑扎
底板钢筋、承台钢筋:在垫层上画出间距,按间距放置钢筋,绑扎纵、横向钢筋交叉点,双层钢筋网片之间设置钢筋支架,支架间距1m。
地梁钢筋:首先将地梁钢筋穿入。梁钢筋穿好后,在立筋上画出箍筋的位置线。箍筋接头位置错开,与主筋的交叉点全部绑扎。
暗柱钢筋:连接主筋,在主筋四角画箍筋位置线,箍筋接头位置错开,与主筋交点全部绑扎。
墙体加固:首先连接24根竖筋,在竖筋上画出竖筋分级标记,然后在下部及胸部高度绑两根横筋进行定位,在横筋上画出竖筋分级标记,绑好所有竖筋,再绑好所有横筋。零层框架梁配筋和密肋梁配筋;参见地梁加强件。
零层板钢筋:在模板上画出间距,按间距放置钢筋,纵横钢筋交叉点用八字扣绑扎,在盖铁上角绑扎十字扣。
4、模板工程
2.4.1砖模板用于基础底板下皮标高以下的基础承台侧墙。砖模采用机砖M7.5砂浆砌筑,砖模内侧抹1: 2.5水泥砂浆,面层干燥后做聚氨酯防水涂料。基础底板侧墙采用组合钢模板,钢筋采用铁管水平支撑和铁管斜支撑。(参见图2-5)
砖砌体工艺:
2.4.2地下室墙体采用L50×5,12mm厚的高强度覆膜竹胶板,组合成定型模板。模板背面采用¢48钢管,模板钢筋采用655438+06冷压螺栓,螺栓间距为700 mm× 800 mm(见图2-6)
2.4.3零层模板:采用塑料模板支撑体系,支撑采用碗扣式铁管承重支架和快拆组合体系。模板肋梁、模板和平梁的模板工艺详见附图(见图2-7、图2-8、图2-9)。
2.4.4密肋梁板的支模流程(见图2-10)
5、混凝土工程
2.5.1混凝土浇筑的一般原则:
(1)基础混凝土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泵浇筑。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6 cm+2mm。基础底板以后浇带为界分段浇筑,后浇带位置见基础工程施工段划分示意图。
(2)混凝土的振捣:垫层和楼板采用平板振动器,基础承台、基础底板、墙体、梁采用插入式振动器。钢管混凝土浇筑方法见第3章第5.4.2节。
(3)混凝土由搅拌站供应,照常严格执行管理制度,确保原材料质量和计量控制。混凝土进场实行逐车验收和见证取样制度,按规范要求留置试块,浇筑梁板时多留一组试块,以确定拆模时间。
(4)加强现场调度,保持均衡生产。如坍落度损失因长时间停滞或其他原因无法泵送,应退回搅拌站处理。严禁现场加水,以保证混凝土质量。
(5)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做好施工技术交底。除常规验收外,还应特别注意代表轴线位置的柱插筋和墙插筋,以确保位置准确,固定牢固。外部协调重点是建立与电力、交通、市政等部门的联系,保证浇筑期间能源充足、运输畅通。
(6)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浇筑上层混凝土前,将施工缝的混凝土表面凿毛,清除灰尘、浮浆和松动的石子,并充分浇水湿润,清除积水。浇筑混凝土时,先铺50mm厚与混凝土同配合比的砂浆,防止浇筑混凝土后根部腐烂,并增强新老之间的粘结力,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
(7)注意适度振捣,不漏振,但振捣时,门窗洞口、预留洞等沿高度变化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的部位。混凝土浇筑时要特别注意,混凝土沉后要派专人敲打模板两侧,进行二次振捣,保证混凝土密实。
2.5.2后浇带、导向缝和施工缝的设置:
(1)后浇带设置:
根据设计文件和相关规范的要求,并考虑到基础工程正在进行冬季施工。
工作,我们是这样理解的:地下室底板设置8个后浇带,竖墙在相应位置设置12。
对于后浇带和零楼板,有6个后浇带和2个导向缝。后浇带留置位置见基础工程。
施工段划分示意图(后浇带防水做法见图2-11)。
(2)导向缝的设置
根据设计文件提出的零楼板设置导向缝的要求,沿○12轴和○22轴在扁梁内设置密集的一排25号钢筋作为导向板,导向板沿梁宽方向水平铺设,导向板上下两侧考虑留保护层。肋梁按上述方法设置导向板,零层板采用预留100mm×200mm椭圆形预留孔的方法满足导向缝的要求。(每个肋梁间距预留两个孔)具体设置见图2-12。
根据设计要求,基础底板与地下室外墙之间设置水平施工缝,水平施工缝设置在楼面上皮标高以上300mm处。止水带钢板设置在施工缝处,厚度为3mm,高度为250 mm,止水带钢板在接缝处采用全焊连接,止水带钢板采用双通道(一个先浇混凝土,一个后浇混凝土)“U”形固定夹固定,与墙体钢筋点焊固定。
项目招标业主名单
河北项目招标业主名单
山西项目招标业主名单
更多工程/服务/采购招标信息,提高中标率,可点击官网客服底部免费咨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