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是“破”的意思,“立”是“立”的意思。“破”和“立”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东西,比如观念、制度、秩序等。,不同的描述有不同的看法。
在“破”和“立”两个字里,强调的是时间顺序,即先破后立,而“破”对应的是旧事物,“立”对应的是新事物。“大”的含义可以理解为“大规模”、“整体”等等。
成语的教育意义
习语包含了大量的古代语言和文化知识。它包含了古汉语词汇、语法、修辞的特点。事实上,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其文学和文化渊源。比如《成语出处词典》是按12来源分类的:儒家经典、道家经典、佛教经典、历史著作、科学著作、艺术作品、哲学、笔记小说、诗词歌赋、杂文、文论、外来文化。
成语“半部论语”说明精读半部《论语》就可以治国,也强调了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性。《论语》中有很多关于学习的成语,比如“学而不厌,教而不厌”,“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一师”,这也是古代文人的人生和理想。
儒家还有六经,即《诗经》、《尚书》、《仪礼》、《周立》、《李记》、《景悦》,所以用“诗、书、礼、乐”这个成语来形容六经。其中《诗经》成语177个,如“发愿”“辗转反侧”等。《尚书》是专门记载古代帝王言论的散文集,《三礼》则侧重于政治伦理。
从成语中可以看出,古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和科学研究,朝露是最重最短的,也是最危险的,“如朝露一般危险”,要找到自己的“露法”,不要老了还感叹“人生如朝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