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莫名其妙流行一个词,就是“佛系”。
所以一位日本禅师被称为真正的佛教歌手:在耀眼的舞台上,在火热的摇滚乐队旁,在人群的注目中,雅库茨基宽邦唱着新的佛经。
有一次,一个朋友来我家做客。那时,音响里正在播放我精心收藏的佛教音乐。我的朋友非常惊讶,想知道我怎么能听这种音乐。我深感佛教作为中国五大宗教之一,已经逐渐被年轻人遗忘。
虽然我不是一个完全的佛教徒,但我信佛。我所处的环境也影响了我:我妈妈是一个合格的信徒,我奶奶非常虔诚。虽然我对她的印象很模糊,但依稀记得在她的晚年,祭拜、诵经、祈福几乎是她的一切。
毫无疑问,佛教有其深刻的一面。在《旧路白云》中,年轻的卫国王子卡皮罗历经磨难,既有思想上的挣扎和怀疑,也有肉体上的煎熬和折磨,最后在菩提树下顿悟,终于成佛。他一生致力于传道解惑,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深刻的理解,让苦难的人们得到解脱和开悟,受众遍及全球。
看似高深莫测的佛法,其实往往用最简单最有力的话语来启迪我们。
流行的“佛性”一词虽有戏谑之意,但在我看来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佛教的真谛。
佛不要求你在身心上经历磨难或经历,更多时候强调顿悟的力量;“当场成佛”“回头岸”等简单而有力的话语,让我们感受到佛的包容性。
有人认为佛性不够进取,讲究点到即止,以和为重。这只是对佛性的一大误解。佛陀谈到人因世俗欲望而受苦。佛教要我们做的是如何正视自己的欲望,如何把握这个“欲望”的度。但是在这个范围内,佛祖告诉我们要“勤”。而勤奋,就是佛陀在菩提树下打坐时的力量。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浮躁似乎成了当代人普遍的生活习惯。外媒甚至说我们的人民缺乏信仰,唉!
中国上下五千年,思想文化领域波澜壮阔,光彩夺目。在佛教中,我们有达摩,第一个祖先,玄奘,第六个在海外著名的祖先,慧能...但是,文化是需要一代一代传下去的。你可以不信佛教,甚至可以不信宗教,但我们一定要相信一些东西。
我信佛教,既信它的平常心,也信它的勤奋。
佛不要求我们皈依,佛只希望我们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