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到阻挡杀气的作用。但由于四合院大小不同,业主身份不同,门也不同,所以影壁的建造也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来说就是影壁,建在官家或者富商门前。影壁分为三部分,顶部为管瓦,中间墙壁为长方形砖砌框架,中间和四角为砖雕,中间刻有“福、财、旺”字样,下方建有须弥座。还有一种影壁叫雁翅,是用细砖缝成的,影壁的四角雕有花草。
整个建筑的雁翅影壁充分体现了庄严和美丽。一般雁翅影壁多建在衙门、府衙、豪宅,大门两边还有一个,也叫八字影壁。建这八字影壁的时候,门楼、大门的腿、飞檐要形成130度左右的夹角。大门两侧的影壁上雕刻着对称的图案和大砖雕,使大门前有了一片空地。原来放的是上下的石头。
中国古代影壁的建造是严格分等级的。比如早在春秋时期,《礼记》就记载:“皇帝外屏,诸侯内屏,大夫用帘屏,士用帘屏”,意思是皇帝可以在门外建影壁,诸侯可以在门内建影壁,大夫可以用帘遮,士只能用布帘遮。所以不是所有人都能建影壁,明清时期只有普通人才能建。在中国古代,影壁的使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等级:一等,大门在中间,影壁放在门外,都是王公贵族的宫殿。第二层是大门的中心,影壁放在大门里面。最后一关是典型的大门在东南,内置影壁,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