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从胎体的釉色来区分,主要表现为:胎体为土黄色,釉色以黑白为主,黑中藏蓝,蓝中带白,蓝中带黑白。
唐代钧窑瓷器的总体工艺特点是:器形居多,实用性强。造型端庄简洁,庄重丰满,1250~1300℃一次烧成。在黑、蓝、棕釉的基础上,施含铁、钛的釉。经高温烧制后,散发出灰蓝色、乳白色、深色等复杂的花色斑,具有一定的装饰效果,釉层较厚,常出现釉裂、釉痕、釉滴等凹凸现象。造型丰富完整,立体庄重,突出宏伟庄严。
宋代钧窑瓷器鉴定:宋代时期,钧瓷发展达到顶峰,集中在宋哲宗(1086-1100)和宋徽宗(1101-125)。
宋哲宗时期钧窑瓷器的典型类型主要有:盘、碗、炉、盒、洗、盆、壶等日用瓷器。
从胎体的釉色来看,主要有以下特点:胎体呈现:白褐色、灰白色、灰褐色;釉色:天蓝色、天蓝色、月白色,均匀淡雅。
总体工艺特点:在花瓷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了铜红釉的窑变机理,钧瓷生产达到一定规模,民窑不断涌现,艺人开始崭露头角。釉层较厚,珐琅光亮润泽,层次感强,珐琅细腻不透明。
宋徽宗时期钧窑瓷器的典型类型主要有:花盆、盒子、鼓钉、戟等陈设瓷。胎体釉色有了很大发展,窑色更加丰富,主要包括红、蓝、青三大类十余种窑色。
整体工艺特点:器皿上釉,刻有中文数字1到10,从大到小。釉色鲜艳润泽,葱厚,胎质坚牢,端庄规整,工艺规范,制作精细。管峻在圈足上上釉,圈足内绘芝麻糊彩釉,釉面可见蚯蚓泥纹。
元代钧窑瓷器鉴定:元代是继宋代钧窑瓷器之后的延伸发展时期。除了,广益和也开始模仿君
元代钧瓷的主要种类有:盘、碗、碟、坛,还有少量的壶、枕、梅瓶、高足杯、三足炉。
胎体釉色主要表现为:天蓝色、月白色,釉厚薄不均,釉面多刚毛,釉汁如蜡泪流淌。
整体工艺特点:造型、装饰手法独特,镂空、堆花等。袁俊受粗犷豪放的游牧文化影响,他的造型一般都是巨大而粗犷,胎厚而重。因为数量多,大多偷工减料或偷工减料,整体水平趋于下降。胎质粗糙疏松,釉色一般不全,圈足内外无釉。器皿表面的紫窑变色斑是人工绘制的,颜色暗淡无光,不如宋军窑自然。